近期以來,世界各地“幾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極端天氣頻繁肆虐。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的地球到底怎么了?她的“脾氣”為何變得越來越壞?
本周媒體對導致極端天氣的原因進行了探尋。此外,媒體也揭露了多地生態區內違規建別墅等事件,引人深思;倫敦全力打造一屆綠色奧運會,但是媒體的質疑之聲也不絕于耳。
1 這個夏天為何“水火兩重天”?
今年進入夏天以來,天公的脾氣似乎變得越發暴躁,在北半球一些地區,動則大發“雷”霆,霎時間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甚至洪水滔天。在另一些地區,卻又驕陽似火,炙烤眾生,出現幾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大蒸籠天氣。
全球氣候異常,使這個夏季“水深火熱”,并由此帶來一系列始料不及的影響。
新華網在文章中指出,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早前均發出警告,提醒全球已進入氣候變化速度加劇時代,全球需要有效管理不斷變化的極端氣候和災害風險。
7月31日中國低碳網引用專家的話分析指出:“2011年因頻發極端氣候而被載入史冊,而今年各地的災難天氣則是一個延續。”
7月24日光明日報說,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在內的主流專家表示,100多年來,人類活動導致地球不斷升溫,致使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都比一個世紀前升高1攝氏度。海洋溫度升高,更多水汽蒸發到大氣中,而大氣溫度升高,就會攜帶更多水蒸氣。如果空氣保持正常流通,廣大地區平均分布降雨量增加的可能性并不顯著,可是一旦發生阻塞,陡增的降雨落在一地,另一地就會出現高溫干旱。這就是極端天氣現象與全球氣候變化的關系。
由極端氣候事件導致的經濟損失總體將呈逐漸增加趨勢,如何應對極端天氣成為各國當務之急。極端天氣也意外帶火了保險業的生意。《悉尼日報》稱,由于“天災”難測,許多人通過選擇“買保險”來減少損失。由于澳大利亞過去一年遭受的自然災害破紀錄,保險公司將2012年各種保險大幅上漲35%。美國、日本等國的保險公司則開發出“天氣保險”,專門保障企業或個人因惡劣天氣導致的經濟損失。
新華網撰文指出,高溫難耐,洪水無情,我們目前或許還無法控制極端天氣,但至少可以減災防災。增加抗災自救意識、建立完備的預警體系、建立常態化的應急處理系統、加強國際合作都是當前的重要工作。未雨綢繆,才能處變不驚。
2 誰來撫平生態區毀容之傷?
本周,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以風光旖旎著稱的秦嶺南麓和北麓,一些別墅開發項目卻無視國家和地方有關禁令紛紛上馬建設,這些項目不僅占用了當地寶貴的土地資源,還對秦嶺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其禁而不絕的開發建設勢頭,讓人擔憂秦嶺“別墅之殤”何時能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呂仁義認為,秦嶺是西安乃至整個陜西省的生態屏障,人類活動過多會干擾秦嶺地區的地下水補給等生態系統,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對秦嶺地區的歷史文化氛圍和自然景觀也有破壞作用。
無獨有偶,地處山東東營的天鵝湖保護區欲變身度假區,當地認為這是提升改造發展旅游,環保人士則擔憂是借生態旅游名義破壞生態。
天津日報主辦的新金融觀察報7月24日刊發的記者調查發現,湖邊已被高層房產、別墅、賓館等包圍,僅有許多鴨子在水邊嬉戲,在湖內,幾條挖沙船正在施工,湖斜對面就是別墅住宅區。
“完全想像不出會被改造成什么樣子,已經破壞了野生天鵝需要的生存環境。”“環渤海生態考察團”一位成員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質問,整個施工項目對生態的影響有可供參考的科學研究資料和生態本底的記錄嗎?度假區產生的污水等污染,會對瀕臨的渤海灣生態帶來怎樣的影響?
而另據7月25日羊城晚報報道,深圳水庫是深圳與香港居民飲用水水源的重點保護區,但就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基本生態控制線內,近期有人在大興土木,挖山、砍樹、修路、修建別墅,圈地面積約上千平方米。據記者調查,在建樓房并未向環保部門報批施工。凡此種種,媒體不禁呼吁,如此開發行為顯然應該叫停,更有必要追查其背后的關系網、利益鏈,對責任人實施問責。
3 最綠奧運遭受質疑為哪般?
4年一次的奧運會如期而至。從奧運場館“倫敦碗”的建造,到奧運會期間減少碳排放50%的“豪言壯語”,倫敦是否真的能實現打造一屆“最環保”奧運會的承諾?盡管倫敦打造綠色奧運會的努力為人稱道,但是也不乏質疑的聲音。
7月31日光明日報報道稱,倫敦奧運會的合作伙伴陶氏化學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其在環保方面“斑斑劣跡”,與這樣的企業成為合作伙伴,似乎是對“綠色奧運”的一個諷刺。同時,整個奧運會利用再生性能源的比例只有9%,離20%的目標相去甚遠,而本來計劃在奧運村附近建設的風力發電項目,也因種種原因擱淺。
法新社在報道中也指出了類似的問題,奧運會的部分贊助商頗受爭議,綠色倡議人士甚至發起了一個“漂綠金牌”獎,頒給那些嘗試掩蓋其破壞環境舉動的贊助商。奧運主場館的場體廣告商陶氏化工(DowChemical),就是在1984年印度氰化物泄漏事件后接手出事工廠的公司,而鍛造本屆奧運會獎牌的金屬,則來自正面臨污染控告的力拓集團(Rio Tinto)的屬下礦區。
文章還指出,倫敦2012可持續性委員會批評了倫敦奧運組委會其他的決策,比如使用重鋼建造了一個高達114.5米、重約1500噸,“毫無意義的”奧運瞭望塔。還責怪組委會批準了成千上萬噸的塑膠商品的生產,認為這些產品的生產線無法根本保證其供應鏈的綠色輸出。
此外,在奧運會未開始前,也有當地氣象部門發言人稱,盡管近來的3個月里,英國的雨水天氣格外的頻繁,大量的降水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凈化了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但他們也很難保證在奧運會期間城市不會受到煙霧污染的影響。
這一切,的確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