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北京市明年將發放中小學生健康指引

2012-12-03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明年發放中小學生健康指引

    市衛生局還將推出由權威醫療機構提供信息的健康教育網站

    去年我們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20.7%(資料圖片)。

    如何構建慢性病防治體系,提高慢性病規范化治療等諸多問題的解決已迫在眉睫。北京市衛生局疾控處副處長杜紅表示,北京市正在編制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指引,預計明年初發放到全市中小學校內。市衛生局還計劃建立一個“E網通”,打造一個由權威醫療機構提供信息的健康教育平臺。

    □防控體系

    健康教育最為重要

    京華時報:近年來,全國范圍內慢性病的發病有異軍突起之勢,北京的情況怎么樣?

    杜紅:陳竺部長用“井噴”來形容目前慢性病的發病情況,確實如此。2011年,本市戶籍居民死因排前三位的是惡性腫瘤、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占到全部死亡的73%。如果想實現期望壽命再提高一歲的目標,必須從慢性病的防控上下工夫。

    京華時報:目前,本市慢性病的防控體系是否健全?

    杜紅:目前,北京市運用三級預防的防控原則,對不同人群進行分層管理和干預。一級預防是指對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識;二級預防是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在上升,比如我們開展的腦卒中篩查和即將在某些社區進行的包括肺癌、大腸癌、胃癌、乳腺癌、肝癌五個癌種每年5萬人的篩查,旨在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級預防,即對慢性病患者的隨訪和追蹤,減緩病癥,控制病情。

    京華時報:目前,這三級預防中,哪項工作最重要?

    杜紅:大眾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因為目前慢性病尚未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得了病有什么后果多數人都不知道,怎么吃健康,每天運動多少健康等等。

    京華時報:在三級預防體系中,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是否有能力起到健康守門人作用?

    杜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我們慢性病防控體系的網底,他們離居民最近、最易掌握和跟蹤居民的病情變化,他們可以幫助居民將慢性病管控好。我們已經啟動了對社區全科醫生的專業化培訓計劃,通過培訓提高醫生對慢性病的干預和用藥。比如就戒煙培訓而言,我們將開展社區醫生的簡短戒煙技術的培訓,對不吸煙的患者,社區醫生需要進行不少于1分鐘的吸煙危害介紹;而對吸煙者,需不少于三分鐘的勸誡服務。相比于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各個診室而言,社區醫生更能做到慢性病知識的普及。

  □公眾生活

    年齡最小糖尿病患者才9歲

    京華時報:從公眾而言,哪些因素間接導致了慢性病的發生?

    杜紅:外出就餐、喜食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運動量少、吸煙率居高不下等因素都是目前居民生活中慢性病患病危險因素,比如居民目前人均鹽和油日均攝入量為13克和50克左右,超出世衛組織建議的6克和25克近一倍。所以,下一步,除了推廣宣傳健康知識外,我們也將動員更多企事業單位打造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廳,從每日一頓的工作餐開始,培養居民們的“淡口味”。

    京華時報:近年來,慢性病的發病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

    杜紅:沒錯!目前,兒童的近視眼、肥胖問題突出,去年我們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20.7%,男生達到25.9%。其中,小學階段肥胖檢出率隨著年齡增高而增高,男生在小學六年級時肥胖檢出率最高,為31.1%。到17歲時,男生平均體重達到70.6公斤,女生平均體重達到57公斤。肥胖是高血壓、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目前我們的學生中已經出現了糖尿病病例,年齡最小的才9歲。

    京華時報:如何降低兒童肥胖率、控制視力不良率?

    杜紅:我們已經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了健康促進學校的創建工作,全市每年新增至少100所健康促進學校,并要求學校上好“防近視,控肥胖”為主題的健康教育課,確保學生每天在校鍛煉一小時。市衛生局和市教委今年還發起了“防近視、控肥胖”六一行動,并結合孩子們不同年齡階段的生活習慣和生長特點,編制了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指引。同時,學校還設立了一個身高體重檢測點,張貼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評價標準,以便保證學生實施健康自我管理。

    京華時報:該指引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何時能走進校園?

    杜紅:包括用眼習慣、少吃油炸食物和膨化食品、如何防止意外發生等多種內容,該指引計劃明年初發到全市中小學校內,預計首批發放70萬份,目前我們在進一步修訂后,將正式出版印刷。書中還有家長閱讀學習的部分,幫助孩子們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識普及

    計劃打造官方健康教育平臺

    京華時報:目前,市場上各類養生保健類圖書及網站等健康知識魚龍混雜,本市已經成立了健康科普專家庫,下一步在普及正確的健康知識方面還有何舉措?

    杜紅:我們(市衛生局)已經計劃建立一個“E網通”,打造一個市級健康教育平臺,通過官方引導,將各種健康知識、養生知識、預防慢病知識、醫療信息等所有健康教育資源匯總在這個平臺上,“E網通”發布的信息都是由本市的權威醫療機構提供,經過審核把關,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正確性和權威性。目前,“養生堂”欄目已經深入人心,但主要收視群體都為老年人,我們想把“E網通”打造成一個品牌,加上微博等新媒體,讓經常上網的年輕人也有預防疾病、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信息渠道。

    京華時報:全民健康目標的實現并非衛生部門舉一家之力就可實現的事,我們是否會聯合多部門,并發動社會力量來推廣健康生活的重要意義和正確方式?

    杜紅:是的,2009年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統一領導,16個區縣政府和31個部門為成員的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制定了健康促進十年規劃和九大行動。比如體委提供的健康器械,總工會啟動的恢復工間操行動,教委配合的防治學生沙眼等等。慢性病的防控必須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專業支撐、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模式和機制,共同采取行動。下一步,我們計劃和共青團合作,在各單位中培訓健康教育的義務宣傳員或志愿者,像艾滋病防治的主力軍是大學生一樣,發動社會力量,在志愿者們自己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會“一傳十,十傳百”地向同事和家人傳遞。

 □全國聯防

    防控不達標無緣衛生城市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表示,我國正在創建慢病防控綜合示范區,去年已經任命39個國家示范區,今年有136個申報,目前正在進行現場評估。

    孔靈芝稱,為了將慢病防控工作繼續推進,今年起,衛生部已經將慢性病控制納入到衛生城市的創建指標體系中。今后,申請成為衛生城市的地區,前提必須先成為國家慢病防控綜合示范區。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市朝陽區已經于去年被評為國家級慢病防控綜合示范區,今年有兩個區獲得參評資格。

    孔靈芝介紹,我國已經提出慢病控制六個轉變:由專家向政府轉變,由治療為主向治療為輔,由大醫院向基層轉變,由城市向城鄉并舉,由衛生部門向全社會,由專業行動向群眾運動轉變。這個策略跟國際上非常吻合,強調政府責任預防為主,以社區為基礎,關注農村,社會廣泛參與,以及提高個人技能。

    □他山之石

    改進食物鏈降低心血管病

    孔靈芝介紹,歐洲區的慢病防控策略是通過能力建設監測和傳播,降低四種主要慢性疾病(心血管病、癌癥、慢性阻塞和糖尿。┑呢摀。

    “例如,在上世紀70年代芬蘭北部的青壯年男性心血管病死亡率是全球第一位的,主要是和他們生活方式不良有關,比如因為天氣很冷,人們會吃很多的飽和脂肪酸的動物的黃油,很少有戶外體育鍛煉,而且蔬菜水果吃得很少。政府即首先和農場主協商,建議改種蔬菜水果。然后和食品的加工企業協商,生產全麥面包,和生產不飽和脂肪植物的黃油,隨后把這些健康的推薦的食品放在超市最顯眼的位置,旁邊配上健康宣傳教育的一些提示。”孔靈芝說,采取上述多種措施后,該地區由吸煙導致死亡率有了非常顯著的下降,其他疾病也呈非常顯著的下降趨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