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兩間,不足20平方米。環視室內,沒有一件新家什:漆皮斑駁的寫字臺、簡單的木板床、一臺連機身塑料都已老化褪色的小電視機……住在這樣簡陋宿舍里的一位老教師,竟把一生攢下的61萬元積蓄,全捐出來作為獎學基金。
他就是懷柔紅螺寺中學退休教師王萬仁。記者推開了他的家門,家用物件簡單到了極致,而不論桌上、床上,還是電視機旁,都摞著厚厚的書籍、教案,那是他40多年山鄉教學生涯的見證。
這個小屋王老師已住了幾十年,是學校分配給他的一套由兩間宿舍改成的“套間”。他并不是沒有機會擁有更好的住房,而一輩子單身的他屢次把分房的機會讓給了同事,省下的錢全存了起來。
王老師每個月的退休金有5000多元,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更加舒適。而他卻給自己制定了每月只花200多元生活費超低標準。
他更是很少為自己添置新衣,執行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鐵定規矩。記者見到他時,他身穿的藍夾克已經洗得快沒了顏色。
身居陋室還要粗茶淡飯,為什么對自己這么摳門?他只是淡淡答道:“我想多攢點錢留給學生。”
站上三尺講臺的40多個春秋里,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學生上學路遠,他就送輛自行車;學生體弱怕冷,他就幫忙買棉帽;學生家人生病,他又慷慨相助……從1999年起,四年間,王萬仁先后捐款20萬元籌建了“紅螺學子獎學金”,獎勵學習優秀、學習進步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2004年教師節之際,王老師再捐10萬元設立了“紅螺園丁獎”,用作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基金。就這樣,在退休后的13年間,他累計為學校捐款61萬元。
很多人不知道,王萬仁其實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1965年,27歲的他從北京師范學院畢業后,到農村參加勞動鍛煉。在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日子里,他被老鄉們那股子質樸和真誠深深打動。看到山區人民供孩子讀書不容易,他決定一輩子扎根兒在這里。
他曾先后執教于黃花城中學和懷柔師范學校。雖然山區學校各方面條件都非常艱苦,可王萬仁卻欣喜地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如今他已經桃李滿園,教過的學生不下4000人。他們中許多人已經成為懷柔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
“我不孤單,我有那么多學生。”摘下老花鏡,王老師說,一生扎根農村,自己不后悔,“身為教師,我不比別人優秀,但我必須盡自己愛和責任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