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填報高校志愿專業選擇提示

2013-05-11  來源:京郊日報
[字體: ]

 從事招生工作多年,每次聽說考生因不喜歡、不適合高校所學專業,回來復讀重新參加高考時,就有些心痛與自責。心痛的是考生痛失了青春大好時光,自責的是在輔導志愿時專業選報強調不到位。今年高考本科志愿填報在即,在此就“高校專業選擇問題”給家長和考生提七點建議:

    專業與院校同等重要

    選報一所名牌大學是許多家長及考生的共同愿望,專業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專業選擇是職業定位及人生發展的第一步,它不僅關系到大學學什么,更關系到今后干什么。選報志愿時如果僅僅關注院校,忽視專業,輕者入學后后悔不已,想方設法轉專業;重者厭倦或放棄大學生活,重返高考考場;更嚴重者會影響一生的發展與幸福。所以我們認為:志愿選報時,專業選擇與院校同等重要。

    專業選報分三大類

    專業選擇分藝術、文史、理工三大類,每一類包含的院校、專業、計劃數是不同的。藝術類基本上面向文史、理工類考生兼招。文史類專業數量、計劃數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八大學科,而且絕大部分專業文理兼招。理工類專業數量、計劃較多,只有個別專業招收文科生,理、工、農、醫這四大門基本上都是理科生的天下。

    考生和家長在志愿選報時要以今年北京市下發的《招生專業目錄》為準,根據考生類別選擇相應專業目錄。文理兼收專業,在《招生專業目錄》藝術、文史、理工各類別里都有所顯示。

    專業選擇抓準內涵

    面對諸多院校琳瑯滿目的專業名稱,一些考生及家長“一頭霧水”,感覺像“霧里看花”一樣。

    有的家長和考生會望文生義,從專業名稱上妄加評定專業內涵。如看到“航空”、“航天”字眼,就認為都是研究制造飛機的專業,殊不知二者差別很大。“航空”研究的是地球大氣層內的飛行器,如飛機、熱氣球、飛艇等;“航天”研究的是大氣層外的飛行器,如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各種衛星等。可見,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家長和考生如何“撥開云霧”,清晰明了地識別專業的真實面目呢?我們認為,家長只有提前做好功課,從類似《高考專業介紹與選擇指導》的書中、從招生通訊《招生專業目錄》中、從《院校招生章程》中、從各院校網站上,通過不同渠道了解院校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主干學科、主要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和修業年限、畢業后授予的學位及就業具體流向等事宜,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專業。

    院校同一專業差異大

    通過對2011年811所在京招生院校的不完全統計分析得知:有300所院校招收計算機類專業,280所招收英語專業,240所招收法學專業……這說明不同院校會開設相同專業,但考生及家長要注意,相同專業在不同院校差異很大。

    目前很多院校陸續開設“計算機專業”,但彼此間教學資源、教學設備、教學水平卻差別較大。相比而言:歷史悠久、師資雄厚的綜合性理工類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水平更突出一些,文科類院校要弱一點。

    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可根據高考成績優先選擇專業的權威院校。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權威院校,如土建類老八校是清華、同濟、東南、天津、西安建筑科技、重大、華南理工、哈工大等,經濟學類實力派院校是人大、北大、南開、復旦、清華、對外經貿、中央財經、上海財經、廈大等。然而,并非所有專業的權威院校都是重點院校,一些普通院校中的重點專業在全國也處于領先地位,如北京印刷學院的印刷學專業、北京建筑大學的建筑學專業、大連外國語學院的日語專業等都是資格老、教學水平比較高的專業。所以,在分數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考生根據專業發展及培養方向不同,報考一些普通院校的重點專業也是明智選擇。

 傳統與新興專業的選報

    每所院校都有自己傳統專業。近幾年,新興專業也時有產生,有的是兩個專業交叉形成的,如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是地理學加計算機技術的交叉學科;有的是從大專業中分離出來的專業,如給水排水專業是從土木工程專業中獨立出來的一個專業,是負責房屋上下水工程、城市地下水管網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維護工程的學科;還有的是為適應經濟發展應運而生的專業,如會展專業是會議業和展覽業的總稱,是一個新興服務行業。

    對于院校的傳統、特色、主打專業,只要成績允許,家長和考生可以放心大膽選報。一般來說,傳統專業在院校錄取分數中相對偏高一些。而對于新興專業,一方面要看到新興專業有利于今后就業,另外也要看到新興專業可能在教學上還沒有形成相對獨立、完善的教學體系,在教學資源、設備、師資上還有所欠缺。所以,考生和家長在選報時還需冷靜分析、慎重取舍。

    冷門與熱門專業選報

    “冷、熱門”專業是人們在填報志愿時根據現實的就業難易、就業收入和工作環境等情況而衍生出來的。其實“冷”與“熱”是相對于某一時期的社會熱點、市場需求和就業形勢而言的。

    在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報考時所謂的“熱門”專業,如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等專業,如今在就業上遭遇了寒流,已連續3屆(2007年-2009年)畢業生失業人數最多;報考時的“冷門”,90%的調劑專業,如地質、船舶與海洋、石油、采礦、油氣儲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等,如今薪資、就業率持續走高,成了就業“香餑餑”。所以,家長和考生在志愿選報時不要過分追求當時之“熱”,冷落一時之“冷”,要遵循“熱”極必反,“冷”極必“熱”的規律,結合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需要,設立長遠目標,合理選擇專業。

    實事求是選報適合專業

    每年高校錄取中都會發生因條件不符而被退檔的現象。2012年因身體原因被退檔考生有20多位。究其原因,就是在志愿選報時,忽略了實際情況,沒有實事求是選報適合自己的專業。

    在《招生專業目錄》或各院校的《招生章程》中,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獨特、明確的專業限制條件,如身體、身高、性別、性格、年齡、形象、語種及單科成績等要求。家長在幫助考生選報專業時不可只憑分論天下,更不可憑借自己主觀意愿,不顧及考生實際,越俎代庖全權做主。家長和考生要在熟知專業錄取要求的情況下,實事求是地從考生實際出發,結合平時學習成績,身體狀況、性格特點、理想愛好等,全面分析考生優劣,揚長避短,避開限報及禁報專業,恰如其分地選報適合自己的專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