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中國青年報 :個稅按家庭征收也是“國際接軌”

2013-09-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體: ]

新個稅法實施已滿兩周年,多位財稅專家近日表示,個人所得稅已經成為“工薪階層稅”,建議改按家庭征稅,以降低工薪階層的稅負,同時加強對高收入人群的監管,實現真正的稅負公平。

   有政協委員曾經舉了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某先生在廣州某事業單位上班,妻子沒有工作,夫妻倆都是獨生子女,4位老人均沒有退休金。7口之家就他一個人在工作,他的工資幾乎不夠養家糊口,而他的同事卻可以買房、買車和旅游。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消費的主要單位,家庭整體收入水平將直接決定家庭成員的生活水準。所以,不加區別地對社會成員征納同額個稅,這在形式上是公平的,卻忽略了家庭之間的差異,造成了實質上的不公平。與個人課稅相比,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的最大優點在于,能夠充分考慮到一個家庭的實際支出狀況,更符合現代社會個人所得來源廣泛的特點,使得稅后的結構盡量保證公平。在個稅制度比較成熟的國家,個稅起征已經與CPI漲幅等經濟指標掛鉤,實現了指數化、動態化調整。

   在美國,納稅人的身份分為單身、已婚聯合申報、已婚單獨申報、戶主四種類型,納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申報,進行不同標準的稅額扣除;在德國,人們會對家庭負擔有一個精確的計算,不僅會區分單身、已婚無子女、已婚有子女等基本狀況,更會對子女的教育費用、家中是否有特殊支出等進行計算;在英國,夫妻可以選擇按個人或以家庭為單位繳納個人所得稅;在日本,政府實施“所得稅扣除制度”,對納稅者本人生活所需的最低費用、撫養家屬所需的最低費用等免征所得稅。

    盡管以家庭計征個稅“操作有難度”,但并不意味著“不可行”。不少專家、學者和官員常把“與國際接軌”掛在嘴邊,“以家庭計征個稅”在很多國家“風生水起”,中國也不妨與國際接軌。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設和諧社會,就應該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會財富“蛋糕”分好。早在2006年,就有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應以家庭為主的建議》。據報載,中央有關部門已啟動全國地方稅務系統個人信息聯網工作,為“按家庭征收個人所得稅”改革做好技術準備。既然“以家庭計征個稅”已達成社會共識,就不能“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