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8日“全國男性健康日”來臨之際,中國醫師協會HMO、中國醫院協會MTA、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聯合慈銘體檢集團共同發布了《中國城市男性健康報告》。該報告分析結果來自2009年~2012年《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并結合慈銘體檢累計11年的700萬人次的健康體檢數據,采集有效樣本543460份,年齡分布:18歲~70歲。
該報告共發布了十大主要發現,發現一:男性健康危險因素比患病要早出現10年,七成人錯過健康管理黃金期。發現二:九成多男性健康狀況差, 僅有6%的人選擇主動檢查或就醫。發現三:城市男性易被六種疾病纏身,不良生活方式是主因。發現四:壓力致癌癥年輕化趨勢明顯,做防癌體檢40歲是關鍵。發現五:中年男性成猝死高發人群。發現六:壓力爆棚,城市男性被心理和精神疾患掏空。發現七:中老年群體,男性比女性身體差。發現八:男性白領關注家人健康超過自己,八成人選擇健康體檢卡送父母。發現九:“性”福線遇阻,68%的人“動”的少。發現十:男性企業家更渴望健康, 74%的人愿意借助專業機構管理健康。
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會長、慈銘體檢集團總裁韓小紅博士表示,由于現代工業化日益發達,眾多環境污染因素以及社會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等因素,目前,男性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但是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社會、家庭、親友的高度關注,關鍵的是男性容易疏忽自己對自己的健康問題。
發現一:男性健康危險因素比患病要早出現10年
全國城市居民男性高發疾病順位前十名依次為:脂肪肝、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骨密度降低、頸腰椎病、血尿酸增高、LDL-C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血壓、痔瘡、血清膽固醇升高和血糖升高。
調查數據統計相關分析結果發現,在被調查男性群體中以脂肪肝、甘油三酯升高等生理指標異常在高血壓 、血糖異常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等疾病之前。骨密度降低在頸腰椎疾患之前。
男性健康體檢發現的危險因素高發在30歲~39歲組,而慢性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高發年齡在40歲~49歲組。男性健康危險因素比患病要早出現10年。上述情況趨勢分析發現女性出現異常比男性晚10年,但是患病進程速率快于男性。
專家表示,健康體檢發現生理異常在發生疾病之前數年這一重要健康生命周期,為健康管理提供了最佳黃金時間。但令人擔憂的情況是,有近七成的人會因為缺乏定期體檢意識或者體檢項目選擇的不科學以及所處城市醫療設備條件不完善等等各種問題而錯過,甚至失去健康干預管理的機會。
發現二:九成多男性健康狀況差
在對慈銘體檢連續三年的健康體檢數據抽樣對比分析后發現,93%城市男性的體檢報告結果顯示或多或少的存在異常。值得注意的是,40歲左右男性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超重和肥胖、脂肪肝、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礙、性傳播疾病一直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調查顯示,當身體出現問題時,有58%的人選擇上網查詢,20%的人選擇詢問朋友,16%的人選擇不予理會,只有6%的人選擇會去體檢中心或醫院檢查或就醫。
發現三:城市男性易被六種疾病纏身 不良生活方式是主因
調查發現,城市男性較女性更容易被超重和肥胖、猝死、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肝癌、肺癌和直腸等癌癥和生殖系統疾病困擾。這一發現結果提示城市男性整體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女性。而在對這一結果的調查跟蹤以及慈銘體檢長期實施的健康干預管理數據統計發現,不良生活方式、健康意識低尤其是存在諱病忌醫心理,是拉低男性健康水平的新三大主要健康危險因素。
發現四:癌癥年輕化趨勢明顯
調查顯示,肺癌、肝癌、前列腺癌、胃癌、直腸癌正在威脅男性,并正趨向年輕化。調查還顯示,在采取健康管理行為方面,男性主動性低于女性,并且缺乏長期堅持的毅力;而在面對壓力如何疏導方面,男性也沒有女性更科學、有效。這也是導致男性癌癥高發的主要誘因之一。
專家提示,男性所面臨的疲勞、失眠、心理障礙等亞健康問題嚴重,這類疾病的形成除環境污染因素、工作緊張、經常加班等壓力因素之外,長時間上網、應酬過多、飲食不科學、作息無規律、缺少體育鍛煉以及家庭不和睦、精神壓抑等都是致癌的重要因素。癌癥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持續專業的健康管理方法,沒有防癌篩查的意識。防癌體檢,40歲是關鍵,40歲之后應該每年做一次常規體檢和防癌體檢。
專家還針對體檢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特別提示,很多男性朋友認為肛門指檢比較尷尬存有排斥心理,在體檢中往往會忽視或跳過這項檢查,是萬萬要不得的。還應該引起注意的是直腸指檢對前列腺癌有很重要和積極的發現意義。所以,重視體檢,重視體檢的每一個單項檢查都是對自己身體的尊重,對健康的珍視。千萬不要誤認為體檢套餐是“凈設些沒用的檢項多掙錢”,而忽視了體檢套餐的內在科學邏輯關系。
發現五:中年男性成猝死高發人群
調查顯示,40歲~50歲年齡組男性最容易發生心梗或腦卒中急性病癥。更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很多突發性猝死患者往往沒有明顯先兆。慈銘健康體檢專家表示,從近些年猝死案例中可以發現,因壓力和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忽視自身健康沒有定期體檢意識的人群猝死率已經大大超過因遺傳或有猝死家族病史的死亡率。
發現六:城市男性被心理和精神疾患掏空
調查顯示,工作、購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壓力導致城市男性不堪重負,而因經濟壓力造成的家庭生活不和諧,成為男性家庭最頭疼問題。長期處于高壓之下所帶來的如失眠、淡漠和創造力低下以及抑郁、焦慮、狂燥等問題正在大肆掏空男性的健康。
發現七:中老年群體 男性比女性身體差
從慈銘體檢數據庫抽樣調查結果來看,50歲~65歲人群中男性比女性身體狀況要差。50歲~65歲年齡組男性中近九成檢出血脂異常,而此數據中女性的檢出率不到八成,盡管女性的高血脂率也非常驚人,但男性幾乎高出10個百分點。這個占比在尿酸升高問題上基本相似。另外,體重超重檢出率男性四成,女性檢出率則超三成。
對此,專家分析,由于社會交際應酬男性比女性抽煙飲酒量大,長期如此,對身體各項指數都有所影響。而隨著年齡增大,飲食習慣改變,新陳代謝的速度放慢,一些器官對物質的分解也變得緩慢,所以會造成此結果。
另外,數據顯示,男性特異性器官異常率最高的是前列腺增大,50歲~65歲階段男性前列腺增大人數占樣本男性總人數的23.33%,但是當年齡到了65歲以上,男性前列腺增大的人數比例就暴漲至72.53%,增長超過3倍之多。
專家建議: (1)保持樂觀的情緒。(2)堅持體育鍛煉,增加局部血液循環。(3)保護大便暢通,防止會陰部受到刺激造成嚴重后果。(4)不宜久坐。(5)忌過度勞累,性生活不宜過度頻繁。(6)避免過度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
發現八:男性白領關注家人健康超過自己 八成人選擇健康體檢卡送父母
白領在健康投資方面,男性健康意識比女性低出一半,女性偏向于美容,男性偏向于運動,還有50%的白領對健康理念基本停留在如何健康飲食上,沒有全面的健康保障生活方式。男性和女性白領一樣,每年的健康體檢投資依然依靠企業福利體檢。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為家人選擇節日禮物時,健康體檢卡成為80%男性的首要選擇,人均投入會選擇在2000元左右,其次是健康保健品、養生產品等。
發現九:“性”福線遇阻 68%的人“動”的少
在男性所患疾病中發現,有68%成人因久坐、憋尿、煙酒過量等不良生活習慣影響,患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在性生活中,最困擾調查者的問題是,陽痿或陰莖異常勃起占19.4%;射精障礙(早泄、遺精、不射精等)占15.3%;性欲異常(無性欲、性欲低下、亢奮)占10.5%;性交障礙占8.8%。
專家提示,生命在于運動,男人應增加運動來保證熱量攝入和消耗的平衡,讓自己“動”起來,遠離疾病。同時,多運動對提高性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
發現十:男性企業家渴望健康 74%的人愿意借助專業機構管理健康
體檢數據表明,男性企業家發病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肥胖65.04%、頸椎病61.79%、高血脂和脂肪肝并列50.41%、慢性消化道疾患(炎癥和潰瘍)48.78%、心臟體檢指標異常33.33%。男性企業家血脂高和脂肪肝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同時血壓高和血常規異常也高于女性。
在健康意識方面,面對健康和財富二者出現沖突時,超過一半的人選擇健康;隨著自己企業的不斷發展擴大和財富的積累,74%的人表示更愿意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托付給專業健康管理機構或者團隊。調查還顯示,除了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他們每年對企業員工的健康投資也在不斷增加。
專家表示:健康管理應該是一個長期、持續、科學的過程。目前國內專業健康管理機構數量有限,加之很多企業家對身和家人的健康缺乏長期持續的管理意識,往往缺乏實際行動或者半途而廢,最終也給疾病留下了可乘之機。
針對中國城市男性出現的問題,韓小紅博士提出以下3點建議:
(1)要定期體檢。女性50歲以后,男性40歲以后都需要定期檢查身體,并應把心臟檢查作為一個重要項目。有心臟病史的患者要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并且盡量避免熬夜。
(2)調整心態,防止精神抑郁。情緒持續焦慮、憂郁超過一個月,應該咨詢醫生,進行心理治療。自身調節,安排適當的休閑活動。如果通過心理測量評分,憂郁和焦慮已經達到中度甚至重度的程度,還需要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
(3)防止免疫功能受損導致的疾病。緊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個累積的過程。當一個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壓力所迫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時,易患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癥和某些癌癥。抽煙、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免疫系統的平衡,當人步入中年后,更要注意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