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飲酒量超過250毫升,股骨頭壞死的風險大增。
●酒精性股骨頭壞死高于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和外傷所致的股骨頭壞死,成為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原因
●預防:不喝酒,不亂用激素,避免創傷
股骨頭是支撐上半身的兩根骨頭,幾乎承受著人體全身負重,一旦壞死就會殘廢。股骨頭壞死被稱為“不死的骨癌”,是骨科領域常見的難治性疾病。髖部創傷患者增加、糖皮質激素廣泛應用、酗酒人數不斷上升,被認為是股骨頭壞死的三大主要“元兇”。而最新研究稱,酒精性股骨頭壞死高于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和外傷所致的股骨頭壞死,成為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原因。專家表示,在各種輔助檢查中,MRI對早期壞死很敏感,無創、特異性好,是一種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應綜合考慮類型、分期、壞死體積、關節功能以及患者年齡、職業等因素。
最新發現:過量飲酒最傷骨
股骨頭壞死的主要表現為腹股溝和臀部、大腿部位為主的關節痛,髖關節內旋活動受限。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骨科醫院副院長、骨病關節科主任黃華揚主任醫師介紹說,股骨頭壞死多發生于30~50 歲年齡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雙側患病率較高。
股骨頭壞死的病因主要包括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和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前者如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等;而后者如酗酒、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外源性皮質類固醇增多等。當前,股骨頭壞死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髖部創傷患者增加、糖皮質激素日益廣泛應用、酗酒人數不斷上升等原因導致。
“最新研究報道,酒精性股骨頭壞死患者約占總患者人數的30%,酒精性股骨頭壞死雙側發病率達62%~71%,高于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和外傷所致的股骨頭壞死。當有酒精和激素兩種因素同時存在時, 其雙側發病率為100% 。”黃華揚稱,發病高峰年齡為中老年段;而飲酒越多,酒精性股骨頭壞死患病風險越大,可能是一個累積效應或長期慢性損傷的結果。文獻報道稱,引起股骨頭壞死的日飲酒量最多達3000毫升,最少250~500毫升。引起發病的飲酒時間最長的有20 年以上, 最短的5年, 平均為10~15 年。國外一些學者認為,酒精量越大,股骨頭壞死率越高,酒精濃度越高,壞死率也越高。
為何飲酒會傷骨?黃華揚解釋說,一方面,過量的酒精進入人體后,侵犯血管內皮細胞,容易造成血管痙攣,導致股骨頭長期缺血而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此外,長期酗酒容易導致肝功能受損、血脂升高,引起血脂代謝紊亂。血液中的脂肪粒堵塞了毛細血管后,血液流通不暢,引起股骨組織代謝異常。
檢查:MRI能提早發現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確診包括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黃華揚介紹道,體格檢查主要是醫生向患者進行局部深壓、軸向叩擊、單腿獨立試驗、外展、外旋或內旋活動等檢查。而輔助檢查則包括X線片、CT、MRI、血流動力學檢查、動脈造影、放射性核素掃描及閃爍照相、關節鏡檢查。“以上檢查中,MRI對早期壞死很敏感,無創、特異性好,是一種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它能提早2~3個月‘超前’發現股骨頭壞死。” 黃華揚還提醒說,“如X線片已確診股骨頭壞死,作為診斷已不需要其他檢查了,除非特殊治療需要,因X線片一經出現股骨頭壞死,已經是中晚期了。”
“在X線片、MRI等檢查中,要注意把其他癥狀與股骨頭壞死相鑒別。”黃華揚提到,比如,中、晚期骨關節炎、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
治療:早期患者可不換人工關節
股骨頭壞死一般可分為4期:Ⅰ期(超微結構變異期)、Ⅱ期(有感期)、Ⅲ期(壞死期)、Ⅳ期(致殘期)。
“治療股骨頭壞死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但非手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療效尚難預料。”黃華楊表示,常用的保守治療方式包括保護性負重、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而手術治療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頭手術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兩大類。
“目前尚無一種方法能治愈不同類型、不同分期、不同壞死體積的股骨頭壞死。因此,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應綜合考慮分期、壞死體積、關節功能以及患者年齡、職業等因素。”黃華揚說道。
1.保留患者自身股骨頭手術。適用于股骨頭壞死的I、II期和III期早期,壞死體積在15%以上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如果方法適當,可避免或推遲人工關節置換術。保留患者自身股骨頭手術一般需要臥床2~3個月,且半年不負重。
2.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股骨頭一旦塌陷較重(III期晚、IV期),出現關節功能或疼痛較重, 應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對50歲以下患者,可選用表面置換。表面置換手術能為后翻修術保留更多的骨質,但各有其適應癥、技術要求和并發癥,應慎重選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一般5天后能行走。
如何預防股骨頭壞死?
黃華揚提醒道,生活上應做到:1.加強髖部的自我保護意識,走路時要注意腳下,小心摔跤,特別在濕滑路面行走時要注意防滑摔倒;2.在體育運動之前,要充分做好髖部的準備活動,感覺身體發熱、四肢靈活為度;3. 髖部受傷后應及時治療、切不可在病傷未愈情況下過多行走,以免反復損傷髖關節;4.在治療某些疾病時,特別是一些疼痛性疾病時盡量不用或少用激素類藥物。5.多酒傷身,應避免過量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