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也稱為“冬節”“賀冬”。在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從冬至開始,進入“數九”,迎來全年最冷的時光。防寒保暖、養生保健成為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一、冬至進補因人而異
自古以來,冬至就是最佳的進補時節,此時進補,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氣,增強人體抵御風寒和外邪的能力。飲食具有辛、甘、酸、苦、咸五味,而飲食五味與人體的五臟又有密切的關系,中醫就有五味歸五臟的說法,即“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腎 ”。市民當認真研究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食補、藥補。
北京鶴年堂中醫養生專家吳萍建議,冬至之后可以全面的進補,如參類中的人參、黨參、三旗參等,可以用在一般的藥膳中。另外,多吃一些籽粒類的食品,如各種豆子、五谷雜糧等,對身體都非常有益處。
專家提醒,冬至在飲食選擇上盡量選用牛肉、羊肉等來滋養臟腑。在調味品上可以多選擇一些辛辣食物,如胡椒、辣椒、姜、蒜等。同時,由于冬季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對較低,此時主要靠腎臟來發揮作用,所以飲食也應以“滋腎”為主。
對體質弱、消化功能差的人來說,要選擇“慢補”,適當多吃“當歸羊肉湯”、“香菇燉狗肉”,還要多吃蔬菜,切忌“過補、急補”。而體質好的人進補要“平補”,不要過食油膩食品,以防產生內熱而誘發疾病,可用“小雞燉蘑菇”、“白果燉烏雞”等。平時飲食上還要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腦力勞動者,如白領、職業經理人在食補的同時可選擇藥補,如六味地黃丸,可補腎健腦防疲勞。
專家提醒,冬至前后,要多注意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應該早睡晚起。戶外鍛煉應在陽光出現后再外出活動,這樣做可防止陽氣過度消耗。同時,要注意養宜適度、動靜結合,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在進行體育鍛煉前,注意要做好準備活動,防意外受傷。對于腦力勞動者來說,合理用腦,避免疲勞過度非常重要,還要注意戒怒戒躁,保持愉快的心情。
二、冬至護膚:保濕補水最重要
冬至后數九期間的寒冷、干燥是最考驗人們身體素質和對自身保護意識的時候,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要過一個血氣飽滿、榮光煥發的冬天,都需要下一番功夫調養。
大真堂創始人之一,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常務副秘書長王雷提醒,女性冬天里要特別注意腰部、背部的保暖。另外,建議女性可以每晚用熱水泡腳,這是非常好的暖身方式。水位盡量高點至少要沒過腳踝,旁邊放一壺水,感覺水溫下降了就倒點熱水進去,持續泡腳15-20分鐘。冬天最重要的就是從里到外的保濕、補水。除了平時多喝溫水之外,還要格外注意面部、手部這些地方的保濕。尤其是嘴唇、指尖這些部位。冬季容易嘴唇發干,我們會不自覺地舔唇,這樣反而會讓唇部肌膚的水分蒸發得更快,這種時候,就不要“吝嗇”使用唇膏了,要保證嘴唇除了吃東西之外,時刻在唇膏的守護之下。另外,建議大家在涂抹油性護膚品之前,先使用一些補水作用的護膚品,將面部、手部的皮膚水分先行“鎖住”,就不缺水了。
不少男性覺得自己皮糙肉厚,但是到了冬季,也會有皮膚干燥緊繃的難受感。男性肌膚的確比女性好打理,但是由于不在意,冬天皮膚皸裂最嚴重的反而是男性。大部分男性身體熱能比女性高,但仍需保暖,手套、帽子一個都不能少。男性臉部,胡須部位的皮膚是最需要護理的,由于剃須刀片的鋒利,刮胡子時盡管打了剃須膏,但是還是會損傷表皮,所以護理是非常必要的,須后水、保濕水、護膚霜請廣大男性朋友不吝使用。男性的手部相對粗糙,到了冬季手背和指甲下方皮膚偏薄容易裂開,所以,涂抹護手霜也是需要的。
三、慢病患者需注意調養身心
冬至前后,對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士來說,更需要格外注意身體。
北京藍海中醫醫院中醫主任醫師林澤輝表示,冬季人們大為減少了戶外活動,需求能量也相應減少,且恰逢年底,大家聚餐頻繁,觥籌交錯間攝入了大量的熱量。如果糖尿病患者管不住口,繼續增加納入高糖、高蛋白、高脂肪,糖尿病人必須防范。
林大夫說,糖尿病的預防是一門學問,不妨采用逆向思維:如何得病,就如何防病。比如肝炎患肝硬化肝癌同時患糖尿病;暴飲暴食,導致糖尿病;過食燒烤油炸煙熏、腌制食品、飲料等引發糖尿病;情緒波動誘發糖尿病等,都應當有針對性的采取適當措施規避。主要就是避免暴飲暴食,規避油炸煙熏及腌制食物,吸煙飲酒,盡量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注意適當鍛煉,等等。
林大夫同時表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平時節食定量,營養相對不足。應當進食高質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和氨基酸等。通常推薦兔肉類白肉、甲魚、海魚等,水果可以吃但勿過量。
對于冬季里處于高發期的哮喘病來說,北京國濟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鳳榮表示,冬季預防哮喘做到防寒保暖,盡量減少出門,出門時要做多穿棉衣類服裝并佩戴口罩,避免穿羊毛類衣服。按時按量服藥。哮喘病需要長期治療,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在哮喘緩解期也要服藥,否則容易引起急性發作。
對于哮喘患者而言,飲食要講究清淡和營養,少吃腥辣油膩和過甜過咸的食物。多吃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桔、柚子、獼猴桃、西紅柿、菠菜、小白菜、青菜等。最好多吃食用菌類,如香菇、蘑菇、金針菇等,能調節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