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癌癥成北京市民“頭號殺手” 八成緣于遺傳和環境

2014-01-11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2月4日是世界癌癥日,今年的主題是“消除癌癥誤區”。癌癥已連續數年成為北京市民的頭號殺手,中國抗癌協會今天上午盤點了人們對癌癥的“成見和誤解”,希望公眾能夠消除對癌癥的錯誤認知,逐步實現對癌癥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誤區1:

  得腫瘤無征兆

  真相:許多腫瘤都有預警的癥狀和體征。

  不是所有的腫瘤早期臨床表現都容易識別,但很多腫瘤,比如乳腺癌、宮頸癌、皮膚癌、口腔癌、結直腸癌和一些兒童腫瘤,如果早發現有利于患者的預后。但卵巢癌、胰腺癌等生存率很低的腫瘤,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目前全球的腫瘤研究專家正在努力尋求提高早發現、早診斷的新手段。

  誤區2:

  腫瘤無法預防

  真相:三分之一常見腫瘤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腫瘤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是最常見的危險因素,71%的肺癌死亡病例與其有關。酗酒也是癌癥的危險因素,與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腸道癌和乳腺癌的風險增加有很強的關聯性,酗酒還會增加女性肝癌和腸癌的發病風險。此外,研究還表明,超重和肥胖與腸道癌、乳腺癌、子宮癌、胰腺癌、食管癌、腎癌及膽囊癌發病風險的增加有很強的關聯性。

  誤區3:

  治癌癥全靠醫術

  真相:患者保持良好心態也很重要。

  在臨床中,往往是患者的心態擺正了,思想樂觀了,再加上科學規范的治療,才會使得患者的病情穩定或帶病延長生命,保證生活質量。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關注個體的心理情緒波動,治療癌癥不僅是醫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

  誤區4:

  癌癥全來自遺傳

  真相:80%以上的癌癥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有癌癥家族史的人更易患癌。癌的家族傾向有兩種表現:一是多人患不同種癌;二是一個家族中存在某些特定癌的聚集。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大約5%是遺傳的,80%以上的癌癥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癌癥不僅取決于其遺傳因素,還要取決于受到多少致癌物和促癌物的作用。乳腺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等癌癥受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影響很大。

  即使與癌癥患者有血緣關系,只要注意防范,做好自我保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也可將癌癥拒之門外。

  誤區5:

  饑餓療法治癌

  真相:饑餓療法會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風險。

  有人認為不吃東西可以讓腫瘤細胞沒有能量生長,繼而“餓死”癌細胞,這是錯誤的觀點。腫瘤細胞是不正常的細胞,它們異常地快速分裂、生長,并“竊取”體內正常細胞的營養。“饑餓療法”會造成機體營養不足,影響體內正常細胞的生長和保護作用,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風險。

  誤區6:

  患者喝湯最補

  真相:湯的營養只有原料的5%至10%。

  有人認為營養在湯里,要給患者吃,所以醫生們經常看到患者喝湯,家屬吃渣的奇怪情景。事實上據科學測試,湯的營養只有原料的5%至10%,主要是一些維生素、無機鹽,大部分營養特別是蛋白質都留在渣里了。因此,醫生建議患者能吃的盡量湯和渣一起吃,除非消化能力差,病情限制不能吃渣,那就只好喝湯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