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每天都行走在變老的路上。如果說皮膚長了皺紋,臉上有了斑點是看得見的衰老,那么,人體內還有更多的、看不見的衰老正在發生著,比如腦萎縮。
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更多的人特別是老年人照過影像片子之后,會被告知腦萎縮了。大腦也會越長越“抽抽”?大腦萎縮了,人會不會變傻?能預防嗎?面對腦萎縮,有人非常恐慌,也有人毫不在意。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大腦萎縮?聽聽專家怎么說。
為3塊錢撕破臉
吳阿姨這幾年變了,變得讓一家人覺得非常陌生。
吳阿姨退休前是一名公務員,為人豪爽,人情練達,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沒有人不夸她好。但這幾年她的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她最親的女兒都感 到自己的媽媽有時候像個陌生人。最讓女兒焦灼的是今年發生的一件事:今年年初,吳阿姨住進了一家醫院。住院幾天后,因為又查出了其他疾病,醫院讓她轉院。 由于吳阿姨當時的病情比較危重,女兒跑了很多家醫院,都沒有找到一家醫院愿意接收她。后來,女兒費盡周折,總算讓她住進了一家大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 療,吳阿姨的病情穩定后出院了,當時她和醫院的醫生護士歡樂道別。
“劇情”的轉變出現在一周后。吳阿姨看到了住院結賬清單,發現賬單上有一項2元多的藥費,吳阿姨認為這片藥她沒吃,一定要到醫院找醫生和護士算 個清楚,“必須給我退錢!”女兒苦苦勸她:“醫生也是我朋友的朋友,您就別給人家添麻煩了;再說了,從家里坐公交車到醫院一個來回,交通費都不止5元 啊。”吳阿姨堅決不同意,找到醫院后,經過解釋,吳阿姨認可了這項收費。兩個星期后,吳阿姨拿著對賬單又看了看,突然懷疑有個3元的項目疑似“多收費”, 于是又專門跑到醫院,護士長當時恨不得給吳阿姨“跪了”。面對這樣一個“執著”的患者,護士長自己從錢包里拿出了3元錢,“我補給您!”沒想到,吳阿姨不 同意,她認為是醫院的過錯,決定到醫務處去投訴……這件事讓吳阿姨的女兒想起了母親的腦萎縮,最近這兩三年吳阿姨性格變得有點怪,是不是與腦萎縮有點關系 呢?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認知障礙學組副主任醫師閔寶權說,這位患者的癥狀從醫學上來看屬于“人格變化”。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出現腦萎縮 是正常現象。“我們的皮膚會萎縮,我們的臟器會萎縮,大腦同樣會萎縮。”閔寶權說,關鍵要看這種腦萎縮是正常范圍內的腦萎縮還是病理性的腦萎縮。腦萎縮會 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患者出現一些老年癡呆的癥狀。像吳阿姨這樣就是發生了人格變化,原來心胸寬闊的人變得斤斤計較、心胸狹窄。人格變化表現很多樣:原來特 別溫順的人,變成了暴脾氣;原來急躁的人,變得特別安靜……如果出現了這些變化,但是患者又沒有其他部位的病變,比如低血糖、甲狀腺功能減低等,就有可能 是腦萎縮導致腦功能下降引起的變化。
自圓其說編故事
楊阿姨已經年過七旬,退休前是小學教師。最近這兩年,楊阿姨與女兒小雯頻頻過招,經常吵架,原因是她覺得女兒不孝順。但是女兒一肚子委屈,“我已經很謹慎地伺候著了。”
上個月,楊阿姨感到心臟不舒服,她和小雯說了自己的癥狀。小雯一邊安慰她,一邊主動提出替她去掛號。當時,楊阿姨非常體貼地說,“你工作忙,孩 子小,事也多。我自己去掛號吧。”幾天后,楊阿姨自己掛號到醫院看了病,檢查的結果也讓人能夠寬心:沒什么大問題。但小雯發現她成了家族中的問題人物。她 的叔叔和舅舅分別給她打來電話,“你怎么這么不孝順,你看你媽都病了,怎么就不能幫她掛號呢?”小雯聽完后一頭霧水,再細問,才知道楊阿姨跑到了小雯的叔 叔家和舅舅家哭著控訴女兒,“我生病了,閨女也不管我,我坐了3個小時的公交車去醫院排隊掛號啊……”
楊阿姨和女兒之間的問題還不止這些,有一天深夜,小雯的微信提示音響了,她點開一看,發信人是媽媽,內容是:“我的錢包找不到了,可能是被小偷 偷走了。”一小時之后,楊阿姨又給女兒發來一條微信,“錢包在沙發縫里找到了,你不用擔心……”小雯想:“我擔心我明天還能不能正常上班……”
閔寶權說,楊阿姨在“告狀”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虛構”的情況,也就是說原本有些情況沒有發生,但是患者為了自圓其說,可能會編一些故事。“有的 老年人去菜市場買菜,回來后發現菜忘了拿回來,就會說書包被人搶了,所以沒辦法買菜。”其實,這些老年人“編故事”是因為近時記憶出現下降,他記不清剛剛 發生的事情。這種記憶力的變化有可能是腦萎縮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如果腦萎縮發生在特定部位,有些人甚至還會出現妄想的癥狀,比如有的老年 人會覺得家里進了小偷,即使孩子安裝了攝像頭,拍了監控錄像放給老人看,老人還是堅定地認為家里來過小偷。
保護大腦讓它慢點變老
老年人被查出了腦萎縮,是應該緊張呢?還是不緊張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高旭光教授說,正常范圍的腦萎縮沒有必要擔心,也沒有必要過 分強調。“大腦是用不壞的,也累不壞,所以我們要主動用腦,主動去思考,開發大腦的潛能。”高旭光說,一般來說一個人年齡越大,記憶力將下降,但是他的推 理能力、分析能力并不差,他完全可以用推理分析能力的增加來彌補記憶力減退的缺陷,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給出更好的答案。
“人體是一個能夠自我調節的整體,我們沒有必要為正常范圍的腦萎縮感到憂心忡忡。”但是,如果發現了腦萎縮并且出現了一些癥狀,還是要引起關注的,比如老年人出門找不到回家的路,性情發生了很大變化,不知道修飾打扮,行為出現異常等,最好到醫院去就診。
大腦和我們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需要保護。“大腦非常嬌弱。”高旭光說,人的心臟非常重要,但只有幾根肋骨支撐的胸廓來保護;大腦則被堅硬的顱 骨以及很多層軟硬腦膜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腦的柔弱性。”一旦大腦遭遇了種種危險,造成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保護好大腦尤為 重要。腦血管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影響大腦健康的危險因素之一。腦血管病復發一次,病情就會加重,多次復發,會讓大腦“千瘡百孔”;吸煙、酗酒 等也是造成大腦萎縮的危險因素,特別是酗酒,對記憶力的損傷非常嚴重,“有時候我們會說一個人喝酒喝傻了,就是喝酒造成了嚴重的記憶障礙。”此外,心理創 傷、腦外傷也是造成腦萎縮的危險因素。
閔寶權說,大腦是典型的“用進廢退”的器官,越用越靈光。老年人需要培養自己的愛好,業余生活中讓自己的腦子動起來,“琴棋書畫,談天說地、心 情愉快、均衡飲食、良好睡眠等都有助于我們保護大腦。”如果在檢查中被告知出現了輕微的腦萎縮,沒有必要擔心;嚴重的腦萎縮,目前醫學上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能夠解決。因此,讓大腦慢點變老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