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鳥飛尚需半年程”的瓊島,人煙稀少,荒蕪凄涼,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朝名臣胡銓哀嘆“區區萬里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唐代宰相李德裕用“一區一萬里,千之千不還”的詩句傾吐了貶謫的際遇。而現在,這里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一塊真正的青色樂土。
——題記
山•綠意
被譽為“海南的脊梁”的五指山,矗立于海南省中部,被國際旅游組織列為A級旅游點。因峰巒起伏成鋸齒狀形似五指,故得名。
先前的五指山只不過是一片荒山野嶺,鮮有人問津。可如今遠眺五指山,只見林木蒼翠,白云繚繞,,仿若仙境。五指山遍帶熱帶原始森林,層層疊疊,迤邐不盡。空氣中似乎充滿了一種獨特的樹脂香,薄霧像一條透明的紗巾,環繞在深深綠谷之間……這里不僅是鳥的天堂,更是真正的療養度假勝地。
水•清泠
當年的一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使萬泉河美名遠揚,成為來瓊的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
萬泉河亙古不變地被淳樸的海南人虔誠地保護著。才有了玉帶灘隔開江海的浪漫,才有了三江匯海的奇觀,才有了如花似錦的濤濤家園!萬泉河上游兩岸山巒起伏,喬木參天,莽莽蒼蒼;河面開闊,漫江碧透,流水潺潺。清晨,霞光輕柔地覆蓋著椰林村,男女老少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勞作;華燈初上,殘陽把河畔的金柳映照成嬌媚的新娘,靜影沉璧,薄霧織紗,男女老少伴著晚風踏著歡聲笑語回到了村莊……
人•自然心
“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蘇軾當年被流放至瓊島,曾因流連瓊島風光而留下此句。蘇軾在執政期間,與百姓的交往日趨密切,他不僅創辦了東坡學院,教百姓煮東坡肉,更有趣的是,他還發明了“椰子冠”。其實那只是蘇軾請別人將椰子殼加工成了一頂“帽子”,可是在當時卻成為了一種風尚。百姓們無論出門還是在家,都熱衷于佩戴“椰子冠”。于是種椰子樹的傳統也便從那時開始流傳至今了。
到海瑞掌管海南時,環保之風一時盛行。各家各戶每逢喜事,必在家門前種上一個樹,以示喜慶。更有甚者,在家種花養草逗鳥,其樂融融。正是有了這些崇尚自然的老百姓和父母官,海南才得以維護并完善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現如今,人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加強,海南人民積極落實“生態立省”的方針,將海南一步步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都響當當的環保省。不信請看:海南率先在全國建設生態村;海口市曾4次被國家環保局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
隨著環保真正走入了千家萬戶,海南——這顆南海上的明珠,儼然成了一塊真正的青色樂土,成了我心底里最熱愛的浪漫家園!
楊朔曾賦贊美詩:
南海珊瑚千萬支,
枝枝波底斗奇姿。
自從瓊嶺生銀橡,
寶島聲華更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