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環保文章-呼喚可以休息的城市

2008-12-03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一座好的城市,應該是讓人可以隨時隨地休息的城市,可以隨時隨地上廁所的城市,可以隨時隨地喝水的城市。這是歐洲對一座好城市的要求。城市設計的人文精神 

    “歐洲人對城市的要求看起來很樸素、挺簡單,但仔細琢磨,這不是靠一種規模和建新座城就能夠做到的。我們已經擴張了不少新城,但這并沒有使城市繁榮起來,反而使有的變成了‘死城’,空巢式地擱在那兒無人問津。究其原因,不是簡單的城市規劃問題。我建議,建設之前先探索我們未來的城市文化,探索如何建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秘書長曾輝在某論壇中忍不住談起了和該論壇似乎不太相關的題目――城市文化問題。 

    中國的城市從農業文明一直發展到現在,城市變化是一個比較曲折的過程。直到近些年,加快城市 化的發展才得到各個方面的重視。目前,全國的重點中心城鎮已近萬個,省級市、地級市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大量的農村人口也開始向城鎮匯聚。在這種背景下,建立城市文化形態、打造城市形象、樹立城市品牌,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使命。 

    專家認為,如果與國際城市比對,中國的省會級城市規模上有可比性,但質的方面差距很大――我們的城市落后了。其中,城市文化缺失是一個致命的硬傷。目前,從政府、學界到企業界甚至老百姓,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提升城市形象也成了一個亟須討論解決的問題。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談經營城市,談地方行銷,但這種說法有時也會產生歧義。城市不是一個企業,企業的目的是盈利,而推廣城市的目的是為了給這個城市帶來良好的聲譽、培育一個良好的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講,推廣城市并非完全的市場行為。也就是說,城市設計、城市形象的規劃,最主要的目的是打造人文精神,而不是純商業的目的。總之,城市和企業的形象設計有本質的區別――城市形象設計不像做企業的 LOGO 那樣簡單;城市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老百姓在這里面過得好,能夠享受城市提供的人文環境。”曾輝說。 

    直線和玻璃下的非理性 

    建筑物已經被看作一個城市文化的表象標志。世界城市建筑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遠古時期遮風避雨的穴居,也被稱為野外建筑,后來雖不斷發展但其單一本質未變;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陸續設計一些藝術建筑,但他們往往過度追求藝術效應而忽視建筑功能和財富支撐力,為富人造房也一時蔚然成風。 

    “一座未來的都市,它由樓梯一般的摩天大樓、多層的馬路和大膽聳立的工廠大門組成。”這是安東尼奧心科幻插圖小說創作者的自由大膽在 21 世紀初的設想。但不幸被言中,一種被稱為“國際風格”的建筑在二戰之后正如他的描述一樣拔地而起。戰后,被轟平的城市需要重建,并且造價較低。而“國際風格”正是鋼筋、玻璃、水泥這樣的現代建材,實施便宜的工業生產技術的設計,平屋頂、白色光滑的墻面、成行的窗戶,直線是“理性的精華”,玻璃是“摩天大樓的精華”,它們成了建筑特點。魯奇奧和歐斯卡爾在建造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亞時終于把這種城建規劃推向了至極,不過,那卻是一項失敗:巨大的無法再上鏡頭的未來主義形象,被形容為“城市的設計忘記了人,而真正的生活是在貧民窟中”。 

    “一幢好的建筑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美國建筑大師本契科克的這句話道盡了 21 世紀建筑師們對建筑施加影響的理念。 

    城市的執政文化 

    作為一名普通的城市居民,能夠泛泛看到的大約只有自己周邊的環境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形象。這一個硬件、一個軟件,正是城市形成個性的非常重要的環節。 

    “執政能力建設是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任何一個政府都要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保證城市正常運轉、和諧運轉。”中國能源網執行副總監韓曉平說,“舉一個例子,我在紐約參加一個能源國際聯盟會議,英國倫敦的副市長參加了,三天會議期間這位副市長一直都坐在那里聽,包括有關調和技術的介紹她也聽得很仔細。而且,她自己還做了一個高質量的演講,內容包括如何利用分布式能源、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效率后可以減少多少排放等等,分析得井井有條、非常到位。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一些會議、論壇,往往成為專家講給專家聽,以至好的建議都沒能受到 重視,乃至真正建設當中就更不用提了。”

    很多城市越來越走向多元化,更能包容不同文化。但每一個城市才有一個個性化的定位,有些是重工業城市。有些是開放的貿易型城市,有些是交通中心城市,不同城市的文化定位來自它的地域、區域環境等等,而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整個城市文化的基礎都和它的未來定位有非常直接的關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