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幾位日本學生的環保小作文//從學生作文得知,日本大概在10年前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并且每個城市根據自己的垃圾處理設備的級別,對垃圾做了不同的分類措施。但是基本上每個城市都對垃圾做了十種以上的分類:塑料制品、銅制品、鐵制品、可燃、不可燃、可回收、不可回收、紙制品(甚至有的城市把雜志書籍和紙杯都分了類,汗ing)、殘留食物(有的學生稱,在他所在城市,政府鼓勵殘留食物就地埋在家里的后院里)等等。
由此聯想到我們小區,只有三類:可回收、不可回收、廚房殘余。而大多數的人是分不出什么是可回收,什么是不可回收的——更甚的是,很多人根本就無暇或者無心甚至不屑去分類。在這里,表揚一下我爸爸——爸爸總是在家里設置好幾個袋子:紙制品(可回收)、塑料袋(可回收)、其他塑料(礦泉水瓶等,可回收)廚余垃圾(不可回收)、電池(特制兩個盒子:一個是利用非常徹底的;二是相機、隨身聽等下崗可以再利用的。交于物業處)。相比之下,我們做的很差,只是隨意的扔垃圾,留給爸爸來整理。在這里,贊一下老爸——向您學習啦。
日本學生還寫到,由于政府擔心市民沒有認真分類隨意丟棄了垃圾,所以收理垃圾的工作人員都會認真的對垃圾進行清理分類。再次聯想到小區,小區的垃圾廢品收理人員就是一般的收垃圾的人,我觀察過幾次,他們都是一股腦地把已經分類的垃圾倒在一起(是不是到了某處再進行分離分類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看到學生的作文,想到中國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廣闊的土地,如果我們也學習日本人的認真與精細,也以身作則,認真將垃圾分類,那么世界上的垃圾和污染就會減弱許多。希望看到此文的人能行動起來,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世界,不要讓垃圾污染了我們美好的家園。
最后引用一下日本學生自幼兒園時就學習到的一句話:混在一起只能是垃圾,將其分類就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