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兒時的環保生活

2008-12-03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6月1日實行“限塑令”,我怕母親不習慣,星期天看望她時,順便帶了兩個環保袋。母親笑著說:這樣反而好。塑料袋太悶,好好的菜都焐壞了,我早就準備買個菜籃子了。我望著陽臺上的搓衣板,父母自制的晾衣架,禁止使用塑料袋,對母親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 

  想起兒時,塑料袋幾乎是看不到的。去糧店買米買面,自帶布口袋;打醬油,是拿自家瓶子去的;買糖果,數了就直接放進口袋里;草繩穿了魚頭,鴨蛋、水果則是尼龍網兜兜著,絡子較細的網兜一般不舍得扔,洗干凈了放著。那會兒家里還沒有洗衣機,冬天洗羊毛衫等厚衣物時,擰不干,就放進網兜里攤開來瀝水,等瀝干凈了,再晾在竹竿上。這樣羊毛衫就不會因為擰不干而掛得變形。 

  那時父親在紙廠上班,廠里成年累月做紙袋、信封,其中牛皮紙折成袋用來裝餅干、紅糖等食品。逢年過節去親戚家,提著紅紙包的云片糕,細麻繩四方紙片扎的精致小巧的各色點心,摩挲久了,油慢慢浸出來,香味也透過紙包飄得滿屋都是。有一回,父親帶我去龍潭街,回來買了半斤鹽水鴨,用紙袋盛著,可盛不住那股清香。于是耐不住饞,一路走一路吃,沒等到家,紙包早癟下去大半。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父親的紙廠開始做手拎的紙包,那是雀巢咖啡等飲品定點的包裝袋。慢慢地,商場買東西漸漸用上了紙包、塑料袋。小哥在村口開了個鹵菜店,為方便顧客,也用起了塑料袋,但我們家里人去買,都是自帶盤子,因為大伯母說,塑料袋拿貨兩分錢一個呢。那會兒,只是要替小哥省兩分錢,哪會想到自帶盤子買鹵菜其實最干凈最環保。 

  母親下田勞作,往往天黑方回。我迎到村口,母親肩上扛著鋤頭,手里拎著竹籃,我接過籃子挎在胳膊上,籃子里有黃瓜,茄子,西紅柿,兩寸來長的小青菜芽兒,間或有一兩個香瓜,沾著泥土。我不待母親開聲,直接拎著香瓜奔去井邊,連帶著將籃子也沖洗干凈。第二天母親拎著竹籃上街,回來后籃子里滿滿的香菇木耳面筋糖果和少許肉。竹籃,空了又滿了,盛了兒時的快樂,清貧卻滿足。后來,塑料袋普遍使用,竹籃們便被棄之一邊了。每次探家,都是提著塑料袋裝的東西回去看望父母。母親一大早上街買菜,回來時大小塑料袋十幾個,母親說,這袋子勒得手生疼。 

  如今,我帶上環保袋陪母親去市場,看到不少阿婆挽著小竹籃選購蔬菜,我也將環保袋挽在胳膊上,就像挽著兒時的竹籃,偎著母親,仿佛時光倒流,只覺腳下踏實,心下踏實。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