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從“身邊的環保”做起

2009-03-26  來源:中關村環保網
[字體: ]
提起環保,很多人便立刻會想到這是政府的事,是環保局、環保組織、甚至環保志愿者的事。雖然,我們經常能從電視、報刊等傳媒上聽到或看到“環境保護從我做起”、“身邊的環保”……之類宣傳用語,卻并未在意,也并未去想它與我倒底有什么關系?所以,我們就往往忽略了它。

那么什么是身邊的環保呢?其實,“身邊的環保”就是自身的環保。

我們知道,亂扔紙屑、隨地吐痰、不愛護公物、在公共場所吸煙……這些毛病是不講衛生、缺乏社會公德的體現,在傳統道德規范中這些行為歷來被人們唾棄與瞧不起。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時代與新生活對人們有了新的要求,這新的要求就是環保意識。當然,以上列舉的舊的社會公德也是環保的范疇,但新的環保范圍更廣,內容更多,層面更深,有沒有環保意識已成為衡量一個人跟不跟得上社會發展,有不有社會公德的新標準。

而這些行為看似身邊的,實則是自身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環境之中,由不愛惜環境帶來的一切后果,會通過水、空氣、氣候變化與地質災難……等諸多途徑回報人類。所以“身邊”的事就是身內的事,它不只是反映一個人的素質,更與每個人的生存與健康息息相關。

中國的環保起步很晚,國外,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公民,不但十分關注“身邊的環保”,而且早已把它當成了份內的事。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一個外國人在北京街頭追一張風吹著的廢紙,追過兩條街的報道;我們才知道,為什么一個外國小孩會為了便后沖廁所這樣的“小事”,要與廁所內的一個壞龍頭較幾十分鐘勁?一個日本記者看到南極的冰縫中有一個煙蒂會毫不猶豫,十分自然地將它摳出來……

2007年夏天,一場轟轟烈烈的抵制瓶裝水的洶涌浪濤在太平洋的彼岸掀起,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系列報道,指責瓶裝水身負耗費石油、污染環境的雙重血債,將瓶裝水列為頭號“人民公敵”,號召美國人拋棄瓶裝水,飲用自來水。此舉得到美國全社會的廣泛支持,在紐約更是形成了一個“自帶水運動”。2008年3月,美國美利堅航空公司一架可載245人的客機僅搭載著5名乘客飛越大西洋,行程6400公里,受到世界環保組織的批評。人們為這次“污染事件”算了一筆賬:如果把這次飛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攤的話,機上5人平均每人“貢獻”43.2噸。相當于一輛普通轎車行駛19.8萬公里或一戶英國人家5年生活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眾多媒體與環保者以“公憤”、甚至“環境犯罪”來指責這一“最惡劣的行徑”。

環境保護方興未艾,且隨著科學的監測與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而不斷“翻新”。

中國的轎車發展剛剛起步,正當人們為擁有一輛私家車而夢寐以求的時候,為減少排污與能量消耗而搭乘公車上班已成許多有識之士首選,購車的榮耀正在被不購車悄然沖淡。為美化樓房建筑,近年我們將許多房屋設計成尖頂,可我們還來不及欣賞這些城市水泥杰作,國外許多城市紛紛將高樓的頂層辟為屋頂花園,其它層次也設計露天陽臺,一種“建房就是把綠地高高舉起”而不減少植被面積的“立體綠化運動”正在掀起……很多跡象表明,因涉嫌對他人身體造成危害與污染環境,追究吸煙者的法律責任已并非天方夜談……

環保的科學與現實讓人們不得不承認,一個現代人一定是一個注重環保的人。而注重環保,首先就得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夫子曰,君子一日三省吾身,作為一個現代的“君子”,我們不妨每天都問問自己:

今天,購物時我拒絕使用塑料袋了嗎?就餐時我用了一次性餐具嗎?我節約用水用氣了嗎?離家時我撥掉了家用電器的開關了嗎?

關于這些“身邊的環保”,說來簡單,做起來具體:

在購置家具時,我們應盡量選購環保型家具;我們不防安個太陽能,盡量不用煤,使用節能燈、節水龍頭、馬桶與節能電器;用洗菜洗衣的水沖廁所、拖地;裝修時盡量購買環保材料,平常使用環保洗劑;不購買過渡包裝的食品,不用一次性茶杯與桌布,重新啟用手絹代替衛生紙;盡量使用充電電池、太陽能電池,注重廢舊電池回收;我們還要教育孩子將空調調高一度,過年過節少寄一張紙賀卡,不燃放鞭炮、焰火,能步行時不乘車,能乘公車時不打的,盡量使用自行車,不吃青蛙等野生動物……

我們還要主動接受各種傳媒的環保信息,注意環保方面的新聞、宣傳,參與有關環境保護的公益活動。把宣傳與監督他人,發現環境污染問題向有關方面反映、投訴當成自己的責任……

注重身邊的環保,也就是人人參與環保相當重要,它是創建環保社會的基礎。也許,在我們沒形成習慣前,我們會覺得它很煩瑣。而只有我們習慣成自然了,我們的素質才算提高了。我們才有望實現我們的環保夢想……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