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6億元 啟動20項重大科技項目
昨天(26日),記者從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北京市衛生局聯合舉辦的第二屆首都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創新高峰論壇上獲悉,首都十大危險疾病科技攻關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目前共擁有88家醫療機構組成的科研攻關團隊,啟動重大科技項目20項,投資2.6億元。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實施兩年來,本市逐漸形成了由專家團隊、研究示范網絡、支撐平臺構成的科技支撐體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位首席專家和80余名核心專家組成的十大疾病專家團隊,科技攻關成員單位達到88家,其中包括三級醫院43家、二級醫院30家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家。
當前,十大疾病研究成果不斷涌現,一批技術規范正陸續應用于臨床。據統計,本市共編制了73項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由市科委和市衛生局聯合篩選了26項適宜推廣的科技成果,未來將逐步推廣到本市400余家各級醫療機構。其中,“中國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標準”等6項技術規范得到衛生部、中華醫學會等國家級機構的采納;本市還制定了23項“社區康復適宜技術”,其中腦卒中和骨關節病示范社區的就診量增長了29.8%和79.8%;兒童慢病干預方案則被納入《北京市學校衛生防病工作規劃》;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社區康復技術也即將在全市進行推廣。
同時,在生物標志物、組織工程、基因治療等十大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領域,本市也積極組織進行科技攻關。目前,干細胞治療惡性血液病等研究已完成臨床Ⅱ期,這也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兩個進入臨床階段的干細胞產品;肺癌、直腸癌、胰腺癌等6類腫瘤的分子標志物研究也取得重要進展。
此外,隨著首都十大疾病的20項科技重大項目在京啟動,本市還形成了重大科技項目組織管理的“北京模式”,即政府組織協調,嚴抓頂層設計、整合全社會優勢資源協同攻關,建立公開公平競爭機制和引入過程監管。該模式正逐步推廣至全國。
目前,80%的首都十大疾病重大科技項目均采取招標方式組織,在對科技項目全過程監管的同時,還引入了合同研究組織進行第三方監管,以確保臨床研究的質量保障。在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首批啟動的三個重大項目中,本市成功承接了“腦卒中”、“慢性腎臟病”兩個重大項目,獲得國家經費2.4億元。
相關鏈接
首都十大疾病
自2008年起,本市組織來自學術機構、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的上百位權威人士,篩選出“十大疾病”作為當前醫療衛生科技工作的重點,即肝炎、艾滋病、結核、禽流感等新發突發傳染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宮頸癌和乳腺癌、抑郁癥、慢性腎病、脊椎和骨關節病。2010年初,市政府正式發布實施《首都十大危險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