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中,一系列長期制約城南發展的難題,逐步開始破解,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民生基礎設施相繼開工、竣工。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高城南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深入推進城南行動計劃,提升南部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等說法一再被報告提及,顯示出北京破解城南發展難題的決心與行動。
加快北京新機場和新航城規劃建設
報告破題
劉淇同志所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其中,直接與城南發展相關的就包括:著力強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端制造業功能。加快麗澤金融商務區建設,拓展首都金融業發展的新空間,提高城南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快北京新機場和新航城的規劃建設,提前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帶動南部地區加快發展。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房山高端制造業新區打造現代制造業高地,加快建設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報告還專門提出,要深入推進城南行動計劃,落實西部轉型發展意見,下大力氣抓好南中軸線、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提升南部和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
北京解題
過去三年:GDP增長高出全市1.9個點
2009年,北京城南的人均經濟總量僅為城北的1/3,而地均經濟總量更低,僅為城北的1/6。
同一年,經過了為期3年的漫長醞釀,一份名為“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正式出爐。與本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南城”的概念不同,在這份行動計劃中,“南城”被賦予了全新的定義。其所指的城市南部地區,包括原崇文、原宣武、豐臺、房山和大興,共占全市的20.5%。
按照規劃,在3年的時間內,將向原崇文、原宣武、豐臺、房山和大興投入2900億元資金。今年是3年“城南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城南地區的發展情況如何?作為代表參加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評價稱:“城南形成了快速發展的格局,城南的一些重點薄弱環節,涉及長遠發展的一些短板得到了有序、有步驟的完善。最重要的是,政府的信號和城南行動計劃具體實施效果的釋放,會進一步堅定全社會通過市場力量向城南配置資源的趨勢。”
2011年,城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4%,高出全市6.1個百分點;GDP同比增長10%,高出全市1.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8%,高出全市0.3個百分點。
今年:741億元資金投向城南
今年又將有741億元的資金投向城南地區,主要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產業功能區開發和重大產業項目4類共121個重點項目。
其中,今年年內,城南三年行動計劃中的5條軌道交通力爭全部完工,力爭建成通車9號線北段、10號線二期,繼續推進7號線和14號線建設。此外,還將積極推進軌道交通燕房線建設前期工作,力爭今年開工。
按照計劃,京石高鐵將在今年年底前竣工建成通車。京石高鐵動車行駛速度目標值為350公里/小時,通車后,北京與石家莊之間將實現鐵路公交化,現在2個多小時的路程,未來只需要50分鐘即可抵達。高鐵全線總長281公里,共設北京西、新涿州、新高碑店、保定東、新定州、石家莊機場、石家莊新客站7個車站。豐臺麗澤商務區則將建立起立體交通網,8公里長的機動車地下環廊將串起地下交通網,實現所有樓宇的連接和貫通。
未來三年:新城南計劃投資至少2900億
“在第一個3年計劃落實之后,將編制一個新的3年行動計劃,而這個新的城南行動計劃將從明年開始正式實施。”張工表示,新的城南3年計劃已經全部編制完成,總投資不會低于老城南3年計劃2900億元的數額。據了解,新的城南3年計劃將更多地關注城南地區的產業經濟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發展。屆時,預計還將會有投資高達八九百億元的大項目落地城南。這樣的項目無疑會長遠地帶動城南地區的發展,包括新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新的臨空經濟區都要出現,麗澤商務區也將會有很多新項目入駐。
“過去的城南行動計劃更多的是注重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建設,而未來,除了政府的投資會繼續向城南傾斜外,還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向城南集聚,兩輪驅動來共同發展城南。”張工表示。
市民感受
我家附近的濕地公園有四個頤和園那么大
對報告中提出的城南新事,30歲的劉佳有自己的感受。
生在“人家盡枕河”的蘇州,大學畢業后劉佳留京工作,并在亦莊買了房子,正式以“新市民”的身份定居北京。十多年來,久居京城的江南女子劉佳最懷念的就是從小出門就能夠見到流水的日子。而如今,劉佳購買的小區樓盤也被冠上了“親水”的頭銜,這親的“水”,就是北京城南最大的一塊濕地,古時候曾經被譽為“燕京十景”之一的南海子公園。
傍晚,走進雨后的南海子公園,波光粼粼的一大片湖水中,魚兒不時冒頭在水面啄食,岸邊栽種的香蒲、蘆葦等水生植物散發出陣陣清香,步行道上隨處可見帶著孩子前來散步遛彎的附近居民。
千年前,位于今天亦莊、舊宮、瀛海、西紅門地區的南海子原是一片皇家苑囿,享有“南囿秋風”的美譽。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成為著名的南郊農場。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京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南海子地區逐漸成為人口聚集、公共服務設施落后的城鄉結合部。10萬流動人員聚集于此,600多家建材、家具、小手工作坊、食品加工等小企業雜亂叢生。上世紀80年代北京市第一次城市擴建時,3塊磚中就有1塊出自南海子,燒磚取土之后的大坑被棄為垃圾坑,填埋了足足2400萬立方米的垃圾。
為了把垃圾坑變成城市湖景,直徑20厘米以上的垃圾廢料被用于堆山填充物;直徑在10厘米至20厘米之間的垃圾,用于公園路基建設;再小一些的則用來鋪設園中的綠地甬路和人行道;生活垃圾則與土壤混合用來栽種植物。過去用來填埋垃圾的大坑,引入再生水后變成了碧波蕩漾的人工湖濕地。2010年9月,經過8個月的緊張建設,南海子公園一期工程正式開園,與位于北五環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遙相呼應,成為貫穿北京南北中軸線上的另一顆生態明珠。整個公園建成后,面積差不多相當于四個頤和園那么大。
對于大興來說,南海子的初步建成,是大興環境改善的一大步;而對于整個南城來說,幾年來每一個細微點滴的進步,共同構成了南城發展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