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保作文 > 正文

重訪房山:彩鋼板房電暖器月底裝好

2012-10-04  來源: 北京晚報
[字體: ]

    房山區(qū)401學校五年級女生張艷,這個國慶過得很開心。一個月前,她和家人一起搬進了現(xiàn)在的“家”,她的“家”,就在房山區(qū)閻村鎮(zhèn)的災后臨時安置點。

    上個學期,張艷還是佛子莊鄉(xiāng)中心小學四年級二班的學生。張艷一家原本住在閻村鎮(zhèn)佛子莊鄉(xiāng)下英水村。這個村距離北京市區(qū)60公里,在半山腰上,以位于英水泉河下游得名。7月21日那天大雨滂沱,河水暴漲,洪水沖毀了她家的院墻。張艷的奶奶回憶,那天從早晨9點多就開始下雨,一直下到了晚上6點多。大雨之后,村里斷水斷電,直到第三天才恢復正常。災后,張艷一家人和佛子莊鄉(xiāng)的百余受災戶,一起住進了彩鋼板房建起的臨時安置點。

    閻村鎮(zhèn)安置點位于閻村鎮(zhèn)公主墳村,周圍地勢平坦,距離城區(qū)更近,是房山區(qū)的首批安置點之一。8月5日,北窖村的景書香大媽一家四口,住進安置點的板房里,成為第一批入住村民。第一批住進來的一共有32戶,都是佛子莊鄉(xiāng)北窖村的村民。那之后,又有5批災民入住。

    張艷一家,是最后一批搬進來的,9月初才住下。這里一共有8排彩鋼板房,分列東西兩側,每排16間,一共有128間屋子。按照戶口,每個受災戶分到一間安置房。安置點大院里,有公共廚房、公共廁所,水電都不用交錢。雖然晚上不關院子大門,但門口有人值守,夜里有人巡邏。敲著房子的墻壁,北窖村的一位大媽說,這里的房子特暖和,還隔音。“只要不大聲嚷嚷,鄰居屋里的聲音就聽不見。”張艷的奶奶也說,雖然盼著新房蓋好,但要是一直在這兒住下去,“也挺不錯的。”

    年輕人假期才回家探望

    隨著父母遷到安置點后,張艷的學籍也轉到了安置點旁邊的401學校。今年9月開學,她已經(jīng)是五年級的學生了。開學那天,張艷作為受災學生代表,接受了眾多媒體的采訪。張艷說,那些采訪讓她成了學校的名人。老師沒有介紹,同學們就已經(jīng)認識她了。開學那天,張艷通過演講,還當上了班里的衛(wèi)生委員,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兩道杠”了。

    每天放學之后,張艷會幫著奶奶做飯。她的大嬸趙女士說,這孩子很懂事。平時,張艷的父母會去良鄉(xiāng)工作,大嬸和奶奶就每天帶著她。傍晚,張艷的爺爺遛彎兒回來了,全家開始吃飯。他們說,等到國慶假期,家里的親戚就都回來了。

    在這個安置點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中年人、青年人,都在良鄉(xiāng)或是北京城區(qū)上班。和原來居住的山區(qū)相比,安置點離良鄉(xiāng)更近,因此有一些年輕人每天下班就回來。安置點門口,有一趟臨時公交車。只要三四站,就能到良鄉(xiāng)。不過,更多的中青年人,還是會在國慶才回來看望老人。

    10月底

    免費裝電暖器

    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怕冷。8月初第一批災民住進來的時候,還都覺得很熱。等到9月中旬,大家就感覺天氣變涼了。現(xiàn)在,村民們開始擔心冬天的采暖問題。安置點彩鋼板房里,預先并沒有安裝暖氣。村民們說,等到10月中旬,天氣就該變涼了。要是自己買電暖器,又是一筆花費。要是生火,又擔心彩鋼板房被點燃。擔心了沒幾天,村民們就得到了確切的消息。10月底之前,就會統(tǒng)一安裝電暖器,居民們不用掏一分錢。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