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地鐵10號線5月初告別斷點實現“O”通

2013-05-01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10號線5月初告別斷點實現“O”通

    104分鐘跑完整圈 將增購32列新車緩解擁擠

    昨天,地鐵10號線豐臺站,工人們正在清洗地板,準備迎接5月初的正式開通運營。

    昨天,地鐵10號線西局站換乘廳內的柱子上,畫著漂亮的涂鴉,標語寫著:地鐵開,園博來。作為地鐵10號線與14號線的換乘站,西局地鐵站將在園博會期間起到重要作用。

    昨天,一名乘客急匆匆地登上10號線首發站首經貿站的地鐵列車。作為大“C”形線路的一個首發站,地鐵10號線首經貿站5月初就將告別這一角色,屆時10號線將全環“O”通。

    昨天,地鐵10號線西局站換乘廳內增添了兩臺APM自助拍照機,這在國內地鐵站內還是個新鮮玩意兒。

    大紅立柱、白色九宮格藻井、色彩絢麗的彩虹壁畫裝飾……氣勢宏偉的10號線豐臺站即將投入運營。

    受高鐵豐臺火車站規劃調整等外部因素影響,10號線去年12月30日一期、二期貫通運營時在西南角還留有最后的斷點——豐臺站和泥洼站,列車只能實行大C運營,在西局站和首經貿站折返運營。隨著地鐵建設者對后續工程爭分奪秒的推進,5月初,這條地鐵大環線將告別斷點實現“O”通,成為世界最長的地下軌道交通線。

    發車間隔將再減15秒

    “環狀運營最大的好處是方便行車組織,節省列車折返流程,為進一步壓縮發車間隔創造條件。”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10號線的設計可以滿足2分鐘發車間隔,但這需要一些配套條件,一是車輛要足夠多,二是要有充分的列車夜間停放場地。

    受列車采購周期和宋家莊停車場尚未建成影響,10號線環狀運營后列車發車間隔只能稍有壓縮。

    地鐵運營公司新聞發言人賈鵬昨天表示,考慮到10號線東段、北段客流壓力遠高于其他區段,全環貫通后仍將保留大小圈列車套跑的形式,宋家莊至車道溝的小圈車最小發車間隔由2分20秒調整至2分15秒,跑整圈的列車最小發車間隔從4分40秒調整至4分30秒,整體運力提高3.7%。

    這已經是10號線二期開通以來第二次壓縮發車間隔。針對客流的迅速上升,4月13日起10號線早晚高峰最小間隔由2分30秒縮短至2分20秒,平峰間隔由5分縮短至4分40秒,運力均提高7.14%。

    記者獲悉,10號線列車最初C形運營跑完全程需要94分鐘左右,斷點打通之際原來通過不停車的角門東站也將啟用,因此會新增三個站點的?,列車跑完一圈的時間相應增加到104分鐘。

    10號線延續大小圈套跑意味著小圈車在宋家莊站還需要折返,列車司機必須在站臺上避開排隊人群,一路小跑從車尾繞到車頭,再啟動列車。

    “發車間隔進一步壓縮至2分15秒,會讓當班司機工作節奏更緊張,卻能進一步減少乘客滯留站臺的情況。”10號線資深駕駛員李騰告訴記者,今年3月底、4月初,他和同伴們已經開始利用夜間停運間隙進行列車全環貫通的空跑試車。

    據悉,4月13日起,10號線就已進入白天環形試跑的貫通調試狀態,目前運行狀態非常穩定。

    全線客流預計突破180萬

    全環貫通運營后,10號線客流會發生什么變化?

    “10號線迄今最高日客流紀錄169.79萬人次,是北京最擁擠的地鐵線。環狀運營后,日客流可能進一步增加,超過180萬人次。”地鐵運營公司運營三分公司書記馬曉波告訴記者,一方面,西南三環、西南四環一帶的市民原本因為10號線斷點選擇公交出行,而在實行環狀運營后會轉而流向地鐵;另一方面,14號線開通與10號線在西局站銜接,也會增加大批換乘客流。

    記者了解到,為了緩解10號線車廂擁擠,地鐵方面已經決定增購32列新車,同時加快宋家莊停車場的建設進度。目前,10號線共有84列新車,一部分備用或維修,每天上線運營的車輛總數是76列。隨著采購的新車陸續交付,10號線全線列車最小間隔可以逐漸壓縮到2分15秒甚至2分鐘。不過,由于新車制造周期通常需要18個月,10號線的運力補充還需要一個過程。

    據地鐵運營部門分析,目前10號線勁松站是地鐵路網進出站量最大的車站之一,每日早高峰小時進站量接近2萬人次。10號線二期開通后,勁松站由原來的臨時終點站,變為東環的一座中間車站。勁松、雙井、國貿區段客流壓力驟然加大,站臺乘客滯留現象明顯。為此,地鐵借鑒1號線成功經驗,嘗試早高峰大站快車的行車組織方式。

    在告別斷點全環貫通后,10號線早高峰的大站快車是否還會繼續開行?對此,地鐵運營公司表示暫時還沒有明確,將根據實際客流情況隨時調整。有專業人士分析,也不排除10號線斷點打通后,客流分布會相對均勻,勁松一帶客流壓力有所緩解的可能性。

    地鐵運營公司已經在所管轄的14條線路陸續開始更換車站及車廂內部的線路圖,共需更換站內線路圖5000多張,列車車廂內線路圖2.5萬多張。另外,10號線與14號線換乘的西局站,新增并調換了30多個換乘指示標識。

5月5日起北京10號線將“成環”

 10號線擬于本周日環線運營 最小運營間隔縮短至2分15秒

 

 現場探訪

 技術亮點

    高端“裝備”伴人行

    地下3G信號全覆蓋

    10號線全線已實現3G信號的全覆蓋,乘客將可以方便地上網瀏覽信息。目前,1號線、2號線、4號線、5號線、8號線等多條地鐵線都已實現3G信號覆蓋。地鐵方面表示,北京地鐵列車控制系統采用了防護措施,不會受到3G信號的干擾而影響行車安全。

    屏蔽門與列車間隙防踏空

    10號線車站屏蔽門與列車間隙設置了防踏空裝置,防止乘客腳被縫隙卡住。隧洞區間內設置了緊急疏散平臺,遇到突發事故時,可以安全將乘客疏散到車站,防止踩踏送電軌發生觸電事故。10號線列車設有防撞擊吸能裝置,列車發生碰撞時車輛客室的變形程度會降至最低,進一步保證乘客安全。

    全線設32個節能坡

    10號線二期因地制宜合理設置區間線路,共形成了32個縱坡,占區間總長的69%,列車通常能出站下坡,進站上坡,達到節能目的。線路盡量采用大曲線半徑,減少列車阻力。

    真空排水系統節水80%

    10號線二期車站采取真空排水系統,污水被快速抽吸到真空管路,再排放至室外市政管網,全程無泄漏、無異味,無堵塞,改善了車站環境衛生條件。這套系統節水性能顯著,可節約用水量80%。

    自動售檢票系統遠程喚醒

    車站終端設備具有遠程關機和遠程喚醒功能,停運后設備處于休眠狀態,在非運營時間大大降低設備待機功耗。

    背景資料

    10號線是位于北京城區三環與四環道路之間的一條大環線,全部為地下線,全長57公里。10號線一期2008年7月開通,西起海淀區巴溝,沿元代土城徑直向東,在芍藥居和亮馬橋之間轉了90度大彎,然后向南經東三環路直到勁松站;10號線二期從勁松出發繼續向西南方向延伸,經宋家莊、大紅門、首經貿后再折向北,經公主墳、車道溝等地與一期起點巴溝站銜接成環。10號線二期2012年12月30日開通,但留有最后2.4公里斷點,今年5月初全環貫通運營。

    10號線途經北京中關村地區、奧運公園區、CBD中心區、潘家園舊貨市場、十里河建材一條街、大紅門及公主墳商圈,還與宋家莊、豐臺火車站、六里橋、公主墳等大型交通樞紐銜接,對方便市民出行、促進北京城區均衡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將提升北京西南地區的建設發展水平。同時10號線作為重要的聯絡線,也將顯著提升北京地鐵線網互聯互通的水平,提高網絡化運營效率。

    寬闊站臺應對大客流

    站在10號線豐臺地鐵站,乘客可能會有時空交錯感,因為高大寬敞的站廳層站臺層明顯不同于普通地鐵站,看起來更像火車站。

    “站臺層高8.5米,站廳層高8.9米,總面積2.6萬平方米,是普通車站建筑規模的兩倍。”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二中心副總經理孫希波稱,這主要是考慮將來豐臺地鐵站與高鐵豐臺火車站換乘會帶來超大客流,因此預設了更大的空間。

    即便是在裝修吊頂后,豐臺站站臺空間高度仍接近6米。尤其讓人放心的是20多米的站臺層寬度,比普通地鐵站寬一倍,早高峰時段排隊候車的乘客不會感覺擁擠。

    “車站緊鄰三環新城居住區,預計每天進出站客流會達到4萬至5萬人次。”首經貿站區站長崔素青介紹,公司從客運組織方面已經制定了應對大客流的各種預案,還多次進行了消防疏散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幕后故事

    工期從兩三年壓縮至一年

    豐臺站、泥洼站去年三四月份才進場施工,為了讓10號線這條地鐵大動脈早日成環,建設者們24小時晝夜輪番作業,春節仍照常施工,以短短一年的時間,高質量完成了通常兩三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

    以豐臺站為例,這座車站是10號線二期建設難度最大、施工工法多樣的節點工程,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組織設計、監理及施工方倒排各項節點目標,并成立了現場工作組對安全、質量和進度進行全面控制,每周召開三次現場調度會集中解決疑難問題。

    今年春節期間,豐臺站段提前儲備了人員、物資和設備,共有660多名施工人員放棄休假堅守崗位,為10號線全環貫通爭取了寶貴時間。

    市民講述

    上班不再倒三回地鐵

    10號線斷點開通,雖然只是短短2.4公里的距離,卻能讓大批市民直接受益。

    家住豐臺區石榴莊的樊宏濤一直在盼著10號線真正貫通。“單位在車道溝附近,如果沒有豐臺站、泥洼站的斷點,都不用換乘,三四十分鐘準到,早上8點出門綽綽有余。”可正是這不起眼的斷點,讓他在去年年底10號線二期開通時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我試過坐10號線到首經貿,看有沒有公交車擺渡到西局,結果發現只有黑車。”他告訴記者,首經貿至西局的斷點區域,道路狹窄曲里拐彎,黑車司機要價25元才肯跑一趟,他只能放棄。現在他每天坐地鐵需要倒三次,先從石榴莊坐一站到宋家莊換5號線,再到東四換6號線,然后在慈壽寺站倒10號線,總行程差不多1小時20分鐘,距離實際不算遠,主要是三次換乘比較費周折。

    與樊先生有類似體驗的居民大有人在。三環新城的老住戶就有很多在中關村一帶上班的人,現在都是從10號線奔角門西換4號線,斷點打通后將可以省去換乘的麻煩,從家門口直奔中關村。“豐臺站開通,別看只是連起了一截斷點,可是解決了我們三環新城居民的出行難問題。”隔三岔五跑到豐臺站工地上看最新進展的肖先生對記者說。

    在北京地鐵線網中,10號線是最重要的聯絡線,幾乎與所有直徑線換乘,豐臺站和泥洼站斷點的打通將方便大批乘客就近選擇換乘節點,提高北京軌道交通體系的換乘效率。

    目前,10號線可以與1號線、4號線、5號線、8號線、9號線、13號線、機場線、亦莊線、6號線換乘,5月初環狀運營后,還將與新開通的14號線在西局站實現換乘,拉近園博園與多數市民的心理距離。

    在西局站,10號線換乘14號線將采取站臺對站臺的方式,乘客下一段樓梯就行;但14號線換10號線則需要繞行站廳再下站臺,步行距離100米左右,總體換乘方式與慈壽寺站相似。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