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上的指示標識。
步道上的提示標識。
步道上的充電設施。
今秋,沿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間林蔭道,可以步行穿越順義龍灣屯、木林、張鎮、大孫各莊及北石槽淺山五鎮。順義區正在建設本市最長、達到國際標準的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125公里步道串起3.8萬畝五彩山林及其周邊的景點、古跡、村落、采摘園、餐飲服務等設施,游客可以選擇登山、騎行、露營、攀巖等多種休閑方式。
一條路串起5個鎮
昨天(16日),記者在順義區政府見到了“五彩淺山國家健身步道”規劃圖,線路總長280公里,串聯龍灣屯、木林、張鎮、大孫各莊及北石槽等淺山五鎮,設綜合服務站6個,分別位于北石槽鳳凰山,木林唐指山,龍灣屯焦莊戶、安利隆,張鎮蓮花山,大孫各莊無梁閣。
龍灣屯段、木林段作為一期工程,規劃構建“2條主線+10條環線”的步道結構。兩條主線是國際精品登山步道和山地自行車道,10條環線包括唐指山親水步道、十二澗山野步道、峪子溝人文步道、韃子溝探險步道、龍灣山居養生步道、北大溝科普步道、焦莊戶紅色步道、唐洞親子步道、月明澗拓展步道和安利隆休閑步道。最大程度地串聯木林鎮、龍灣屯鎮及周邊的旅游景區景點、文物古跡、民俗村落、采摘園、餐飲服務等設施。
一期起點為龍灣屯安利隆,終點為木林唐指山,今年建設125公里。目前,龍灣屯段已完成安利隆至焦莊戶段主線35公里土石路、支線10公里土石路的鋪設;安利隆至順天莊園段所有標識系統和附屬設施建設已完成。木林段主線13.8公里基本貫通,正在進行細節修復;已經完成了支線3公里土石路的鋪設。預計本月底,龍灣屯、木林段的登山步道主線全線貫通;9月底主線、支線全線貫通,125公里步道將串聯起3.8萬畝山林、沿山9000余畝果林資源;10月將面向社會開放。
標識清晰配套齊全
順義五彩淺山國家步道按照《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標準》建設,在路徑中設置了28處休息站、6處露營地、救援系統、標識系統、景觀平臺、亭臺景觀、安全護欄等輔助設施,為登山者提供便利。
昨天,記者從龍灣屯安利隆山莊步道起點處體驗了一段。步道每隔一段就會出現一個圓柱形地標,上面寫著標號及海拔,箭頭指示著下一個景點的距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有登山者遇到困難,可以打電話報出地標上的坐標,救援人員將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此外,沿路還有應急救援桿,桿下有手機充電口,可以為諾基亞、三星等多種型號的手機充電。
兩個休息站之間距離小于兩小時路程,小站設路椅、垃圾桶,大站設路椅、垃圾桶、簡易加熱設施,并提供飲用水。8小時路程范圍內設置露營地,設用火區、用水區、就餐區、娛樂區、衛生區等。在路段高點或環境復雜處,設6米高的太陽能定位救援桿和手機充電接頭。在步道陡峭、險峻和安全隱患地段修建安全護欄。
針對不同人群需求,步道難度還劃分為高難度、中低難度、低難度。高難度步道即坡度在25%以上,共有27公里,設臺階。中低難度步道即坡度在15%至25%之間,總長26公里,設礫石道、部分落葉步道和部分土石道。低難度步道即坡度在15%以下,總長72公里,設木棧道、石板道、部分土石道、部分落葉步道以及水泥路、柏油路。
建成后,這條步道既適合普通游人游覽,也能讓戶外運動愛好者享受露營、攀巖、峽谷穿越、溯溪、野外生存的多樣體驗,最長可提供7天至15天登山健身游程。
最大程度保持生態自然美
記者在木林段步道體驗時發現,十幾公里的步道上有青石板、木板、石頭等材質路,施工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步道建設就地取材,周圍有木頭用木頭,有石頭用石頭,為的是不破壞環境,保護植被,凸顯原生態。”
作為北京市第一個國家級步道,順義五彩淺山步道依山就勢,力圖保持生態的自然美。在修建過程中,盡量利用了現有道路,農民上山干活兒踩出的小道兒、驢友爬山留下的足跡,無論是土石路、木棧道、石板道,都按照地勢、地形依勢而建。需要新鋪的路段,采用盡量不占耕地、林地的方式。
在坡度大于25%的山路上,為了防止游客滑倒,很多坡面設計成了木質臺階。而最原生態的就是落葉步道了,等落葉落下來以后,松松軟軟踩上去,既安全又充滿了登山的樂趣。
隨著山勢的險、陡、緩平,沿線的美景都用步道串起來。與登山步道相配合,順義龍灣屯、木林、張鎮、大孫各莊及北石槽五個鄉鎮將種植各具特色的彩葉林,打造出綠、黃、金、紅交織的淺山風景帶。
鏈接
國家步道
國家步道的概念來自于歐美國家。歐美各國的國家步道都是多用途步道,就是步道、直排輪滑道、馬道和山地車道多用途合一,設計了專門的標識系統部署在步道每處重要節點,不允許各種機動車上路,步道至少50公里以上,最長的有數千公里。
美國第一條公認的步道是1921年建成的Appalachian步道,目的是讓人們瀏覽自然景觀和享受徒步健身,現在叫做阿巴拉契亞國家景觀步道。
在我國,國家步道的建設剛剛興起,是指位于我國生態與人文資源富集的山岳、水岸或郊野地區,穿越并連接具有代表性的人文與生態資源,并可串聯多樣性國家級景區,在為到訪者提供自然人文體驗、環境與文化教育、健康休閑游憩等多元機會的同時,實現傳承保護文化遺產、利用生態資源、促進旅游產業、活絡鄉村經濟的步行廊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