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224種藥品如何“下放”到社區

2013-09-2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下月起,參保群眾到社區醫院看病,將能拿到氨氯地平、纈沙坦等224種治療常見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藥品。不僅如此,還能比現在多報銷不少。

 

    這樣的惠民政策,為何現在才出臺?

 

    記者了解到,擴大社區藥品醫保報銷范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除了依托社區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硬件條件的增強外,必要的專家論證、基金安全測算、信息化管理手段等等,一個也不能少。

 

    群眾呼吁社區藥品擴容

 

    “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人群逐漸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多患這些病,需要長期服用波立維、立普妥等藥物。社區醫院就在家旁邊,報銷比例還高,但大夫說要開這些藥就得自費,所以只好跑大醫院,人多路遠,報銷比例還低,何時能從社區醫院拿到這些藥?”在首都之窗“政風行風熱線”欄目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期盼。

 

    社區醫保藥品種類能否拓展也屢次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點名”。近年來,社區衛生機構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加大,群眾愿意到社區就醫,但由于部分治療常見病、慢性病的藥品只能在大醫院開才能報銷,所以又不得不回流到大醫院。

 

    為及時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市人力社保局會同市財政局、市衛生局、食藥監局等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并按照確定的社區用藥報銷范圍調整原則、內容,組織進行了社區調研工作。該局組成了社區藥品報銷范圍調整工作小組,由局紀檢監察處派人全程參與,全程監督,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通過下基層、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充分聽取了社區衛生機構和醫藥專家的意見建議,了解社區機構和群眾用藥需求。

 

    在此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人力社保局又把解決群眾最急迫、最現實問題作為檢驗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局長張欣慶多次帶隊,到基層社區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群眾需求,召開座談會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區衛生機構和參保人員意見建議,制定改進措施,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進一步加快推動了社區藥品報銷范圍調整工作。

 

    社區服務能力提高是前提

 

    “前兩天路過家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真讓人‘驚艷’,環境整潔,設施齊備。”家住太陽宮附近的林大章先生深有感觸,前兩年這里只是一個藏在居民區里的小門臉,乍一看跟黑診所似的,粗心點兒的人常常“視而不見”。

 

    近幾年,市委市政府特別重視社區醫療機構發展,不斷加大對社區的投入,實現了社區衛生機構“網格化”,社區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為方便和吸引百姓到社區就醫、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據統計,近年來,全市醫保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人次逐年大幅增長,醫保基金對社區衛生機構的費用支出,從2009年的8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0多億元。

 

    市衛生局曾委托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進行調查,通過全市6000多位市民的反饋,各區縣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分值(百分制)均在60分以上,其中豐臺區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最高,被調查的居民打出了80.1分。

 

    新增藥品逐一篩查“過關”

 

    記者了解到,在本市管理的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分為醫院目錄和社區藥品報銷范圍。醫院目錄適用于醫保各級定點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報銷藥品2510種,又稱為大目錄;社區藥品報銷范圍適用于社區衛生服務站,可報銷藥品1211種。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根據國家規定定期進行調整。

 

    “用藥原則,首要考慮的是安全,然后是有效,最后才是經濟。”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社區醫療機構環境、條件和技術水平限制,一些藥品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醫療技術水平才能用,本著對參保人員負責的原則,所以專門建立了比大目錄范圍小的社區藥品報銷范圍。

 

    藥品管理專業性極強,究竟哪些藥能“下放”至社區,當初也讓市人力社保局業務部門傷腦筋。

 

    綜合考慮社區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主管部門首先從大目錄中將擬下放藥品圈出范圍,最終確定八類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特別是大醫院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要長期用的藥品。

 

    可在這個“大圈”下涵蓋藥品眾多,其中不乏一些有嚴重副作用的藥品。于是,市人力社保局組織專家開始充分研究論證。多家醫院的腦血管、消化、心內科、普外科、腫瘤、營養、中醫等?漆t生,特別是社區醫生,根據不同類比,逐個篩查和論證,確定調整范圍和品種。因為本市1200多家社區定點醫療機構配套設施條件參差不齊,而下放的藥品應該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社區衛生機構職能、醫生水平、群眾需求、用藥安全以及醫保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都是評判的“硬杠杠”。

 

    在社區藥品報銷范圍調整過程中,主管部門實行封閉辦公,嚴格工作程序,專家從醫療保險專家庫內提取,根據專家意見進行目錄調整,保證了目錄調整公平公正和科學合理。先后經過四次研討,最終確定社區醫保藥品報銷范圍增加224種。

 

    據了解,這里說的224種是指“藥品通用名”,通俗的理解就是藥品的同一種成分或配方,同一通用名下各制藥企業起的藥品名稱并不同。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絡活喜”、“立普妥”,其對應的藥品通用名就是“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

 

    “下放”社區藥不能“大撒把”

 

    “群眾當然希望在社區拿到的藥越多越好,但綜合考慮絕不能‘大撒把’。”市人力社保局醫保處處長徐仁忠告訴記者,不是所有藥品都適合放入社區。

 

    如紫杉醇注射劑,這是一種治療乳腺、卵巢癌等病癥的化療藥物,雖然目前使用的范圍不小,但考慮到此類藥品副作用大,使用后需要醫院隨時監測,一旦出現反應還要進行輔助治療,社區醫院的搶救措施無法到位,所以像化療類藥品此次并未新增到社區藥品報銷范圍。

 

    市人力社保局表示,社區藥品目錄將根據社區醫療機構的醫療條件和醫治水平不斷提高,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完善。

 

    徐仁忠介紹,目前全市共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1920余家,適用社區用藥報銷范圍的定點醫療機構有1200余家,包括90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機構數量約占全市醫保定點的三分之二,點多面廣,上述藥品“下放”到社區后,無疑將增加管理難度。但考慮到群眾需求,為了給參保群眾社區就醫用藥提供方便,市人力社保局要“將方便留給百姓,把困難留給自己”。

 

    案例

 

    “藥簍子”看病年省兩千余元

 

    “他們都叫我‘藥簍子’,你看看,家里快趕上藥店了。”快人快語的馮桂芝看著家里電視柜、寫字臺、書架上到處堆放的小藥瓶、藥盒,自己先樂了起來。“這,還沒讓你看抽屜、柜子里的呢,也都是藥。”

 

    “閨女曾開玩笑說,家跟藥販子的老巢似的。”馮桂芝嘆了口氣,也很無奈:高血壓、冠心病已經跟了她近十年,5年前又查出糖尿病。

 

    馮桂芝現在是廣外地區一家商場的會計,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她說,每天都得吃上四五種藥,每隔兩周還得去趟大醫院開藥。雖說慢性病病情很穩定,不用掛專家號,可是心臟內科、內分泌科得分開掛兩個號,另外架不住患者多,普通號也得排隊候診。馮桂芝每隔幾分鐘就跑到另外一個科室數數,看看哪個先到。“每次來醫院,都得花上多半天,最快的一次用了不到兩個半小時。”馮桂芝說,確實非常不方便,她曾經去社區醫院問過,有的藥沒有,有的只能算自費藥品。

 

    “前些年,親戚們老說我家買藥的錢多過買菜的錢。”馮桂芝掰著手指頭算:兩口子收入不算多,每月光藥費就得800多元,多虧用上社?ê,個人墊付的壓力小多了。

 

    馮桂芝現在每天都吃的藥有四種:二甲雙胍(格華止)、氯吡格雷(波立維)、格列吡嗪和氨氯地平(絡活喜)。目前只能在大醫院開,后兩者為乙類藥品,需要個人先行負擔10%,再按70%報銷。10月以后,她可以到社區醫療機構開到這些藥品,不僅取消個人先行負擔部分,而且報銷比例也能提高到90%,比原來多報兩成。

 

    會計出身的馮桂芝喜歡算賬:除1800元的起付線外,在藥量等其他條件都不變的前提下,單是長期服用的這四種藥,一個月個人可以少花190多元,一年就能省下2200多元。

 

    “怎么樣,相當于又漲了一個月工資。”馮桂芝美滋滋地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