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首都醫院將積極幫助迪慶州培訓醫療專業人才

2014-05-20  來源: 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同心•共鑄中國心”志愿者正在云南迪慶州維西縣為當地百姓看病。

    5月16日至18日,云南迪慶州一直活躍著40余位首都醫療專家的身影。他們隨“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公益活動在當地開展巡診、愛心捐贈、醫療培訓、交流座談等活動。

    據介紹,迪慶州40.5萬人,聚居著藏、傈僳、納西、白、彝等26種少數民族,地廣人稀,區域間發展不平衡,衛生與醫療條件還有待改善,如衛生專業隊伍力量薄弱,設備陳舊短缺,高原病發病率偏高。

    針對這些問題,迪慶州衛生局局長阿追在交流座談上表示,希望首都醫療衛生界專家在人才培訓、設備捐助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以幫助所轄縣各醫療機構進一步地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希望首都大醫院能每年為迪慶醫療衛生機構提供30名進修名額,進修時間為3-6個月,進修期間為學員免費提供住宿,免收培訓費和進修費, 有效提升基層衛生人才隊伍整體水平。”阿追說,同時,希望能與首都大醫院建立結對幫扶關系:采取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方式,與迪慶州15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 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結對幫扶長效機制。

    座談會現場,無論是首都各大醫院的院長、還是醫療專家都紛紛表示要全力幫助所轄縣培訓醫療管理與專業人才。他們認為,目前西部地區的醫療衛 生發展尚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定力所能及幫他們把問題解決好。但當地的醫療衛生機構也要做好自身的基礎培訓,不僅在管理還是在醫療技術上都要盡量規范 化。

    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李昂表示,在醫務工作者的培訓上,希望當地的醫院能分兩步走,首先,醫院本身要對醫生、護士進行理論、操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基礎培訓,其次,醫院派出本醫院的骨干到北京的大醫院去培訓,北京友誼醫院一定盡力地接收。

    “提高當地的醫療技術水平,還可以通過遠程會診,云南的遠程會診做得非常好,在北京成立了‘遠程會診中心’,完全可以享受到首都的優質醫療 資源。”李昂介紹,迪慶州可以通過區域聯系,與北京的遠程會診中心結合起來,投入很少就可以與北京的各大醫院的專家交流,接受課程培訓等。

    北京市第六醫院院長楊永強表示,通過這兩天的調研,可以看出政府對當地的醫療衛生事業投入非常大,對設備的改善、人員培訓都很重視。但從發 展的角度來看,還存在技術人員偏少,管理理念落后的問題。醫院是個系統化的單位,要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包括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如醫療、醫政、護理以及抗 生素的管理培訓。“‘同心•共鑄中國心’匯集了全國的優質醫療資源,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的多方搭橋,全社會共同努力,把基層衛生保健事業做好。”

    對此,北京民航總醫院副院長彭定瓊表示,在醫院管理上,迪慶州各區縣的醫療單位首先要做好遠期、近期規劃,只要有了想法,才有動力去實現。 作為醫院管理者,要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其實多數醫院都是從小開始,越做越大。“民航總醫院有許多培訓基地,如民航臨床醫學進修基地、北京市內科住院醫師 培訓基地及北京市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基地,這些基地也可以免費為所轄縣的醫務人員服務,培訓時間可以是兩個星期到三個月的時間。”

    北京同仁醫院伍冀湘院長15日一天走遍德欽縣的奔子欄鎮,通過調研,他認為,藏族自治州應該結合當地實際需求發展全科醫學,培養全科醫生,配足基本的儀器設備,建立層級的轉診機制與轉診關系,疑難雜癥與基本健康問題由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進行分別解決。”

    伍冀湘表示,北京同仁醫院在耳鼻咽喉、眼科等方面的疑難雜癥的幫扶救治與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方面,能夠為迪慶州提供支持。

    “當前政府應當加大對偏遠地區基層衛生機構的投入力度,慈善組織的健康關愛活動理應成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當中的一種補充而不是主力。”伍冀湘說,“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同心•共鑄中國心”志愿者正在云南迪慶州維西縣同樂傈僳族山寨為當地百姓看病。

    “同心•共鑄中國心”志愿者正在云南迪慶州維西縣人民醫院調研。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