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高校招生“特殊新招”應當消除“特權想象”

2015-03-17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近日分別公布了2015年“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及“領軍人才選拔”的招生簡章,被視為兩校繼公布 自主招生簡章之后,招生改革開辟的新特殊“試驗田”。各界期待高校招生中的“特殊新招”在實施時能多一些陽光透明,并輔以卓有成效的監督,切實消除招生改 革中的“特權想象”。

   自2003年北大、清華等一批高校在教育部統一部署下開始實施招生改革試點以來,高校招生改革的探索已歷經10多年。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高考“一考 定終身”不足、為更多人才創設脫穎而出的“綠色通道”的同時,也伴隨著不絕于耳的爭議。無論是過程的封閉性、標準的模糊性,還是監督制約機制的匱乏等,招 生改革暴露出了多重問題,并屢屢處于公眾質疑的風口浪尖。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則愈匱。為了讓招生改革回歸公平選拔人才的初衷,《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 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等一批具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先后出臺。“規范并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 統一高考后進行”等諸多要求先后明確,有力地規范了高校招生改革工作。

   作為國內高校的翹楚,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歷來被視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風向標”。招生改革中的新動向,自然受到各界矚目。以北大的改革為例,此次“新招”的 特殊之處在于,明確取消了推薦學校限制和推薦名額,學生可自愿報名,并強調了對農村地區中學和農村戶籍考生的政策傾斜,釋放出廣納天下英才以及增進公平公 正的鮮明信號。改革方案既定、規則已明之際,還應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程序,合理確定考核內容和形式,規范并公開相應要求、考核程序以及錄取結果,從而 避免行政權力滲透、干預招生環節。

   招生改革“特殊新招”,當著力消除“特權想象”,消除公眾的公平焦慮。無論是特殊的招生新規,還是已延續多年的自主招生制度,在招生流程、環節更加陽光透 明的同時,也應全力強化、完善監督機制。除了強化內部監督、由學校監察部門全程參與之外,也當積極探索引入第三方監督,確保監督不致流于形式,切實減少權 力尋租和腐敗滋生。

   招生改革關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關乎千家萬戶!督逃筷P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及《關于做好2015年高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 通知》中,對于高校招生改革也都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性要求,必須嚴格遵循、落實。守得住規則底線,方能消除“特權想象”、堵住“特權通道”,進而守護好公平 正義。

   清華大學2015自主招生簡章發布 招47個專業約400人

   北大清華自主招生計劃發布 改校長推薦為自愿報名

   不讓“特殊招生”成為“特權招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