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家5口擠在陶然亭一間破平房中,如今已經搬到昌平區定向安置房小區里的老徐,在下個月會在新房中迎來一批“老街坊”。昨(14)日市住建委在回龍觀舊城保護定向安置房項目召開工程質量現場會,下月即將交付給二期入住家庭的,是一批“全優”的安置房。
住宅全獲結構“長城杯”
這個已經建成了一期的大項目,有個非常長的立項名稱“昌平區回龍觀西城區舊城保護定向安置房項目”。而在這個名稱之后,是本市首個為了舊城保護、區與區之間進行項目對接的住房項目。
2010年3月,市政府將昌平區回龍觀地區儲備土地,劃撥給西城區建設舊城保護定向安置房。該項目位于昌平區回龍觀鎮,在龍澤苑小區西南方 向、八達嶺高速路西側、西二旗以北。項目分兩期進行建設,住宅及配套設施總建筑規模約156萬平方米,總投資126.4億元,主要用于北京市西城區舊城疏 解人口的定向安置。
“建筑質量方面,該項目140萬平方米群體住宅工程全部參評并獲得結構‘長城杯’。”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建筑施工領域,“長城杯”幾乎是最高獎項,標志著建筑施工的最高質量。
育翔小學161中學已對接
由于西城區各區域疏解的速度不太相同,這個項目也分為多期交付。為了讓疏解居民享受到中心城優質的配套服務,該項目在設計之初,就配備了醫院、養老院、幼兒園、小學、中學等項目配套設施,并引入西城區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
“為了在舊城保護的同時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從人口疏解政策確定之初,就確定了周圍學校、醫院配套盡量跟人走的原則。一些不能從舊城疏解出 的機構,將通過開分校、開分院等方式,讓老百姓住到新房時還能享受同樣的配套設施。現在大家都看到了,這個計劃正在落地。”市規劃委一位相關負責人說。
據項目運營方介紹,這個項目配套的小學為育翔小學回龍觀分校,已經于去年9月開學。配套的中學預計今年7月竣工交付,對接的中學為161中學。配套醫院和養老院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
而在市住建委的大賬本上,目前,該項目一期的5626套保障房及配套公建已經全面竣工,并于去年開始陸續交付居民,全部用于西城區的定向安 置和人口疏解。即將交付的二期總建筑規模61萬平方米,共5136套保障房及配套公建,預計明年將完成全部交付入住。除了人口疏解和定向安置家庭之外,這 個小區還包括一部分公開搖號配售的保障房。
全市保障房質量都要“創優”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本市把提升保障性住房質量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市范圍推動保障性住房質量“創優”。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本市計劃籌集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00萬套,目前已優質高效完成85萬套。
尤其是在2011年至2014年之間,“創優”的成果非常豐碩。數據顯示,全市共有865項住宅工程獲評結構“長城杯”,總建筑面積 5686萬平方米,其中,保障房542項,總建筑面積2708萬平方米,占總住宅工程的63%;127項住宅工程獲評竣工“長城杯”,總建筑面積689萬 平方米,其中,保障房32項,總建筑面積223萬平方米,占總住宅工程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