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以北京為中心的50公里到7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1小時軌道交通圈”將初見端倪。最近,首條區域內快線確定為平谷線。所謂區域快 線,概念來源于市郊鐵路。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下,本市將著眼于三地交通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的目標,類似平谷線這樣的市郊鐵路規劃將越來越 多,它們突破了原有行政區劃的限制。
軌道上的京津冀,是京津冀區域交通提出的一個新理念。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說,“京津冀三地之間軌道交通互通互聯是未來交通一體化的重要骨架,要 采用速度更快、站間距更大的城際鐵路和區域快線連接京津冀區域重點城市群,構建高鐵、城際鐵路、區域快線、城市軌道幾個層級的快速軌道交通網絡。”第一條 區域快線敲定為平谷線,這也將成為京津冀三地區域快線的樣板線,有望方便百余萬人出行。
規劃顯示,平谷線全長72公里,其中約22公里穿過河北。初步方案設計為:從東四環東風北橋出發,沿途經過北崗子、曹各莊北和宋莊,出北京在燕 郊北和三河西分別設站,再到平谷馬坊,經馬昌營到平谷西,之后分別停靠平谷和泃河灣站。目前,河北段站位設置細節正在征求意見中。
與普通地鐵相比,區域快線列車最高時速每小時能達160公里,比普通軌道交通六七十公里的時速快了1倍多;站間距大,地鐵平均為1公里左右,而 快線站間距平均為六七公里,這樣運行速度大幅提高,預計列車跑完全程,大約需要四五十分鐘。值得一提的是,這條線路在京內設站比較密集,出京后站間距拉 大。
隨著平谷線的推進,北京區域快線規劃建設提速,將建成約1000公里區域快線。在這一區域快線網絡中,除了新規劃線路,利用既有鐵路開通區域快 線也將成為一種模式。目前從燕郊發往北京的通勤列車就是一種嘗試。交通部門正在溝通,將這條通勤線路在起止站做好接駁,協調好發車時間,真正發揮通勤交通 的作用。
同時,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已經成立,未來將作為區域快線和城際鐵路投資、建設、運營的主體,這就使盡快實現軌道上的京津冀既有路線圖,又有時間表。
周正宇介紹,今年本市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重點任務已經被分解為9大類46個小項,交通要真正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官。交通部門要打破“一畝三分 地”的思維定式,在交通規劃建設中,充分依托京津冀城鎮群規劃,依據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選擇最佳的交通方式,統籌好產業轉移、空間布局、職住平衡等現實和 長遠發展需求,推動建立以交通干線為紐帶的網絡空間格局,引導人口資源要素在整個區域有序流動和集聚,促進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2015年將推進客 運班線公交化運營,啟動平谷區9條出京線路試點和省際客運班線配載試點。加快建設新型物流園區和多式聯運功能貨運樞紐。啟動京津冀區域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 項目研究。推進京津冀治超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