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環衛工調查:待遇低 工作超負荷 權益無保障(圖)

2015-10-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

環衛工調查:待遇低工作超負荷權益無保障(圖)

  從全國范圍來看,城鎮環衛從業人員數量約有400多萬,業內人士推算,有40%的環衛工人年齡超過55歲,欠發達地區環衛工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 

  每天清掃面積達32億多平方米、年清運垃圾約1.5億噸、糞便約2100多萬噸、每日為11萬座固定公廁清掏保潔……中國400多萬城鎮環衛從業人員常年堅守在崗位一線,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城市的整潔。

  26日,中國多地迎來“環衛工人節”,這一龐大群體生存現狀及權益保障話題再次成為焦點。超負荷工作、社會地位低下、基本權益無法保障,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環衛工群體。未來,如何讓這些“城市美容師”體面、安心工作,引發人們思考。

  現狀:待遇低 休假難 工作超負荷

  天不亮就起床,清晨6點半準時上崗,下午5點下班,全年幾乎無休假……這是北京市海淀環衛中心編外環衛工侯德平的日常生活寫照,也是大部分北京環衛工的生存現狀。

  年過五旬的侯德平從事環衛工作已經9年時間。這些年,無論刮風下雨他幾乎每天都會按時上崗,節假日也不例外。

  “按理說每周可以休息一天,但是因為工作安排,通常都休息不了,想歇也歇不起。”

  侯德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現在每月收入約為2800元,其中基本工資僅有1560元,其余為加班費及各項補貼。按照侯德平所在環衛大隊規 定,休息日工作發放雙倍工資,但每月只要休一天假,無論是休在哪天,都會被“扣除”當天雙倍工資,加上損失的各項補貼,一天就減少200元收入,這對于工 人們來講不是小數,所以大家一般不請假。

  和侯德平一樣,在北京市西城區做了3年環衛工的劉杰同樣面臨休假難的問題。他坦言自己“病不起”,一是怕被扣錢,二是怕丟工作,平時就算感冒發燒也會帶病上崗,“去年有事不得已回了一次老家,當月只拿到了一千元。”

  除了一年四季堅守在一線,每天的超強工作量也讓不少環衛工感到吃不消。今年57歲的環衛工張永告訴記者,他每天凌晨3點多就要上崗清掃路面,工 作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半,每天勞動時間長達12小時。因為人手有限,沒有人能頂班,張永一年到頭都要保持這樣的工作強度,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對于他這個年 齡的人來說實在不輕松。

  “工人們的午休時間很短,大家通常是燒餅就開水湊合一頓就開始干活。有時候走累了休息一會兒,被‘查崗的’發現還會被扣掉200元。”侯德平無奈地表示,自己現在年齡越來越大,像這樣的工作還能堅持多久、能否工作到退休,都是未知數。

  環衛工人承擔一線清掃、垃圾轉運和處理等臟苦累險工作,其權益卻長期得不到有效保障。 

  隱憂:勞動權益無保障 養老金難領取

  一方面,環衛工每天要承受著超強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自身的權益保障問題也成為他們的一大隱憂。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一線環衛工中,很大一部分是只與環衛單位簽訂了固定期勞動合同的編外人員,真正擁有事業單位編制的少之又少。此外,一些街道 普遍將本轄區內的道路清掃工作外包給私營保潔公司,受雇于這些公司的環衛工流動性大、數量眾多,有的甚至沒有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權益保障狀況堪憂。

  “我們和公司簽署的合同期限不一定,歲數小的一次簽2、3年,歲數大的簽1年。工人都是外地的,公司想辭退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合同的意義不大。”劉杰告訴記者,他所在保潔公司里,工人來來走走已成家常便飯。

  張永透露,雇用自己的保潔公司并沒有和他簽訂勞動合同,也沒為其繳納社保或購買任何保險。“我們這很多人年齡在50歲以上,公司沒給簽合同,有的工人干幾個月就走,繳保險也沒有什么用。”

  因為長期在道路兩旁作業,環衛工作本身就是“高危職業”,近年來環衛工被車輛撞死撞傷事件頻發。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工作發生意外無人負責時,張永回答說,“只能平時自己多注意了。”

  像張永這樣的環衛工并不在少數,中華全國總工會產業工會2013年、2014年對全國7個省市36萬余名環衛工人的抽樣調查顯示,這些環衛工勞動合同簽訂率不足一半,勞務用工形式臨時雇傭人員占35%。

  此外,即便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保的環衛工也可能面臨“老無所養”的尷尬。52歲的西安人顧師傅已經在北京市西城區某保潔公司從事了3年 環衛工作,49歲前他沒有繳過社保。按照國家法規,養老保險只有達到15年最低繳納期限,才具有領取養老金資格,這意味著顧師傅工作到60歲時也無法達到 最低繳納期限。

  “單位說可以將自己繳納的養老金轉回原籍,但是各地方接收政策不一樣,還不知道到時能否順利接收。我現在繳社保都沒奢望有養老回報,就是領這份工資。”

  顧師傅的困擾是很多老齡環衛工即將面臨的問題。據調查,2014年,僅北京市環衛系統的一線環衛人員數量就超過4.4萬,其中51歲以上人員數量接近9000人,且這一數字并非完整統計,有很多受雇于保潔公司、物業公司等機構的環衛工沒有納入其中。

  從全國范圍來看,城鎮環衛從業人員數量約有400多萬,業內人士推算,有40%的環衛工人年齡超過55歲,欠發達地區環衛工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未來,這些人是否都能老有所養,成為疑問。

  圖為一名環衛工在清理垃圾桶。 

  出路:公益事業需政府承擔更多責任

  環衛工人承擔一線清掃、垃圾轉運和處理等臟、苦、累、險工作,其權益卻長期得不到有效保障。未來,他們的出路何在?合法權益能否受到保護?今后能否老有所養、安心工作?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其實早在2012年5月,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住建部、人社部等7部委就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保障環衛行業職工合法權益的意 見》。《意見》中明確,各地要規范勞動人事管理,提高環衛行業職工待遇,改善其工作條件。《意見》還指出,所有環衛企業都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 同法》的要求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環衛工人辦理各項社會保險手續,做到應保盡保。

  今年兩會期間,6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共同聯名,總工會界形成了一份關于加強環衛工人權益保障的界別提案,建議加大對《意見》貫徹落實情況的聯合執法檢查力度,切實保障環衛工人合法權益。

  即便如此,在很多地區,環衛工的生存現狀仍然沒有得到較大改觀。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常凱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環衛工自身競爭力弱、企業用工不規范和管理體制存在缺陷,是導致其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

  “政府在對環衛行業管理中負有相當大責任。”常凱強調,環衛工從事的工作是公益性的,不能將保潔工作承包給企業后任由其市場化、盈利化,放任不 管。環衛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與企業違規操作、追求利益最大化有關,但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政府管理缺失,令這些原本應具有公益性的企業“變味”。

  “其實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已經明確了對勞動者的權益保障,關鍵是政府要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讓這些法律法規真正得到執行。”

  常凱還強調,工會也應該發揮自身作用,關注這一群體,“現在工人都是一個個分散的,沒有專門的組織維護他們的利益。”

“我們每天風里來雨里去,但是有些應當享受的權益卻沒辦法享受,很多工友甚至不了解自己的職業保障情況,有時想想覺得心里不是滋味。國家的政策是好,但是我們真正能受益的有多少?希望能有人真正為我們說話。”侯德平說。(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