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李春德在門診查看一位小患者的片子。
8月至10月,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開展了“相約守護”互換體驗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22家北京市屬醫院的220個醫務助理崗位體驗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狀態。記者作為體驗者,記錄了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李春德的一天。
李春德所在的神經外科一病區是小兒神經外科,它涉及整個小兒神經外科領域,主要與大腦、脊髓打交道。從事神經外科23年的李春德,小兒腦瘤 年手術量在500余臺。作為骨干力量,他有時一天要連續做4臺手術。這使得他三餐沒有固定的時間,常常結束了上午的門診,直接進入手術室做手術,什么時候 完成手術什么時候吃午飯。下午的手術有時會持續到晚上八九點,然后他才能吃上晚飯。
因為全國各地的許多患者都會來天壇醫院看病,所以李春德有機會接觸各種疑難雜癥。他診斷并報告了國內第一例Pallist-Hall綜合征,并曾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兩項。
10月27日,李春德準備手術。
8月至10月,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開展了“相約守護”互換體驗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22家北京市屬醫院的220個醫務助理崗位體驗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狀態。記者作為體驗者,記錄了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李春德的一天。
李春德所在的神經外科一病區是小兒神經外科,它涉及整個小兒神經外科領域,主要與大腦、脊髓打交道。從事神經外科23年的李春德,小兒腦瘤 年手術量在500余臺。作為骨干力量,他有時一天要連續做4臺手術。這使得他三餐沒有固定的時間,常常結束了上午的門診,直接進入手術室做手術,什么時候 完成手術什么時候吃午飯。下午的手術有時會持續到晚上八九點,然后他才能吃上晚飯。
因為全國各地的許多患者都會來天壇醫院看病,所以李春德有機會接觸各種疑難雜癥。他診斷并報告了國內第一例Pallist-Hall綜合征,并曾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兩項。
10月27日,李春德在查看一位小患者的身體狀況。
8月至10月,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開展了“相約守護”互換體驗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22家北京市屬醫院的220個醫務助理崗位體驗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狀態。記者作為體驗者,記錄了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李春德的一天。
李春德所在的神經外科一病區是小兒神經外科,它涉及整個小兒神經外科領域,主要與大腦、脊髓打交道。從事神經外科23年的李春德,小兒腦瘤 年手術量在500余臺。作為骨干力量,他有時一天要連續做4臺手術。這使得他三餐沒有固定的時間,常常結束了上午的門診,直接進入手術室做手術,什么時候 完成手術什么時候吃午飯。下午的手術有時會持續到晚上八九點,然后他才能吃上晚飯。
因為全國各地的許多患者都會來天壇醫院看病,所以李春德有機會接觸各種疑難雜癥。他診斷并報告了國內第一例Pallist-Hall綜合征,并曾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兩項。
10月27日,李春德在做手術。
8月至10月,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開展了“相約守護”互換體驗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22家北京市屬醫院的220個醫務助理崗位體驗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狀態。記者作為體驗者,記錄了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李春德的一天。
李春德所在的神經外科一病區是小兒神經外科,它涉及整個小兒神經外科領域,主要與大腦、脊髓打交道。從事神經外科23年的李春德,小兒腦瘤 年手術量在500余臺。作為骨干力量,他有時一天要連續做4臺手術。這使得他三餐沒有固定的時間,常常結束了上午的門診,直接進入手術室做手術,什么時候 完成手術什么時候吃午飯。下午的手術有時會持續到晚上八九點,然后他才能吃上晚飯。
因為全國各地的許多患者都會來天壇醫院看病,所以李春德有機會接觸各種疑難雜癥。他診斷并報告了國內第一例Pallist-Hall綜合征,并曾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