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街道500對金婚老人今起免費拍紀念照
今天(15日)起,海淀區曙光街道的500余對老人將免費獲得拍攝金婚紀念照,這也是海淀區社工委社會辦公開征 集的24個基層社會治理項目之一。目前,共計1089萬元的區級資金支持已發放完畢,包括羊坊店街道鐵西社區的老舊小區整改項目、中關村街道的白領午餐在 內的各個項目將陸續在今年內實施。
因為街道組織為老人免費拍攝金婚紀念照,家住世紀城遠大社區的82歲老人李秀珍今天早早起床,從柜子里拿出了特意為85歲的老伴李萬峰織好 的毛衣。“從1955年結婚到現在,我們已經在一起61年了,現在好像把這叫做鉆石婚了。”李老笑著說,結婚的時候沒機會拍照片,年齡越大,反而越想給自 己和老伴多留一些紀念,所以特別重視這次拍照的機會。
老兩口手挽著手來到了街道選定的鼎級攝影。在選服裝的衣櫥前,李老看來看去還是選了一套白色婚紗。“以前沒照過婚紗照,這次也來個時髦 的”,李秀珍老人說著走進了更衣室。隨著老人走出的一瞬間,工作人員不約而同地為老人的奕奕神采鼓起了掌,兩位老人也激動得挽起了雙手。
海淀區社工委社會辦負責人介紹,區社會辦根據區委區政府提出的社會建設工作目標任務,面向街道、鎮征集改進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及改善社會服務 等社會建設領域相關項目,最終,在上報的160個項目中,通過初審篩選、專家評審等環節,選定在19個街鎮推進清河試驗、樂活中關村、田村文化小院等24 個基層創新項目,共投入經費1089萬元。
在項目征集中,不乏社會關注點。除了曙光轄區將為金婚老人免費攝影外,田村路街道擬建阜四文化大院項目,更是一個創新社會治理的典型。去年 6月起,街道與北京橡膠工業設計研究院共同對阜四小院進行了維修改造,建設“樓房中的大雜院”。阜四小院將采取“政府+企業+社會+居民”的共建模式,內 部采取“院長+總干事+志愿者”的管理運行模式,并由居委會負責牽針引線。建立后將有效改善日漸疏離的鄰里關系,成為地區社區文化治理的旗艦品牌。
在老舊小區整改方面,羊坊店街道鐵西社區結合社區特點,將打造具有社區特色和樓門特色的樓門文化,如孝老樓門、文明樓門、治安樓門、文化樓 門等,實現“一門一品牌”。社區居委會前期還搭臺,組建指導志愿者隊伍,在社區治安、衛生、文體活動方面開展志愿服務。待隊伍步入正軌后,居委會將指導志 愿者隊伍公推隊長,居委會撤出,實現志愿者隊伍的自我管理。
“這些項目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來讓海淀區的居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獲。”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項目主要包括符合居民需 求的文化類、體育類、健康類、助老類以及志愿服務類等各類服務,區社會辦會依據資金年度支持重點和方向組織項目評審,并委托第三方機構對項目及資金使用情 況進行監督管理、驗收,區財政局也將撥付資金并配合社會辦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