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米見方的一個氣墊就能撐起20噸的重量、不同的警報聲代表不同的意思、媽媽的絲巾也能固定受傷骨折的部位……3月1日是國際民防日,當天下午,朝陽區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在操場上上了一堂生動的民防知識教育課。
3月1日是我國加入國際民防組織后的第25個國際民防日。下午,一場“小手拉大手,安全進校園”活動在朝陽區實驗小學舉行,“教官”都來自 朝陽區民防局,跟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幾個“大家伙”。操場這邊,一位教官操作擴張剪切鉗,在孩子們驚訝的目光中輕而易舉地剪斷了拇指粗的鐵棍。“我也要試 試!”三年級的郝天麟見狀也躍躍欲試。另一邊,幾個孩子輪流背上了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小姑娘許兆含卸下呼吸器后連呼:“太難受了!消防員和搜救隊員們工作 時要戴這個,真辛苦。”
操場中間臨時搭起的一個小型“廢墟”最吸引孩子們,因為他們可以在這里體驗聲波式生命探測儀。6個探頭被科學擺放著“廢墟”的各個角落,教 官扮演的幸存者在“廢墟”里敲出一點兒聲音,體驗者就能在十幾米開外的探測儀里聽到清晰的聲音,然后教官根據聲音逐步挪動探頭的位置,直至鎖定“幸存者” 的具體位置。
在這堂民防教育課上,孩子和家長們還第一次看到電動和手搖式警報器,學到三種警報信號的意義,學習了戶外急救常識。連旁觀的家長們都說,這是第一次學到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