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市16區年底全部納入網格管理體系

2016-03-11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記者昨(10)日從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獲悉,到今年年底,全市16區將全部納入市級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平臺,實現一網統籌管理。至此,2006年由北京市首創的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市推開。

    春寒料峭,昨天一大早,東城區網格監督員閆秀荷就開始在自己的片區穿行。她負責巡查汪芝麻社區周邊三條胡同和平房、社區的環境、秩序,像違規占道、無照游商、沿街晾掛、非法小廣告、暴露垃圾等大大小小的市政市容方面的違規行為,都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

    10點多,在錢糧胡同14號門口的電線桿下,閆秀荷發現有一根垂掛線纜,搖搖欲墜的電線有可能危及過往行人、車輛的安全。閆秀荷掏出手機, 點開軟件“城管通”,定位、拍照、選擇事項、描述現場,不到2分鐘,閆秀荷就把這個突發狀況上報到東城區網格管理綜合信息平臺。

    區網格系統迅速反饋給相關產權部門進行處理。“類似這種緊急狀況,我們要求4小時之內處理完畢,一般情況要求24小時之內處理完畢,到時會通知監督員再到現場核實拍照,上傳系統。”東城區網格平臺相關負責人說。

    閆秀荷每天上報大概近20起違規案件。而像她一樣的監督員全市已有近3800名。作為城市管理的最前沿,他們的監督對象紛繁龐雜,主要分為 部件和事件兩類。部件類涉及城市管理的各項公共設施,如井蓋、報亭、交通信號燈、廣告牌等,事件則包含私搭亂建、道路不潔、非法小廣告、施工廢棄料,以及 路面塌陷、管道破裂等突發情況。

    市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是本市率先在全國創建的,經過10年的發展完善,現已形成“一熱線、三平臺、四管理、一檢 查”的工作格局。一熱線是12319熱線,負責接聽群眾關于城市管理問題的咨詢舉報;三平臺是市、區、街鄉鎮三級平臺;四管理則是市、區、街鄉鎮、社區 (村)四級分層管理體系;一檢查是將平臺中重大、疑難問題納入全市“月檢查、月排名、月曝光”機制落實解決。在這一系統中,最基層的城管監督員深入最細微 的市民公共生活領域,在打通城市管理的“微循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除門頭溝、順義、通州、平谷外,全市已有12區建成并完成了與市級網格平臺的對接。今年底,全市16區將全部納入市級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平臺,實現市、區、街鄉鎮三級平臺系統對接、數據實時共享傳輸,促進政府內部監督外部化,擴大社會公眾參與。

    記者了解到,為鼓勵市民參與城市環境建設,從去年開始,市市政市容委已按照有關制度,對符合條件的舉報,給予人均200元獎勵,目前已累計 獎勵113人。據透露,未來三年,相關部門將通過新媒體平臺、傳統媒體平臺和實體平臺三個渠道,將市級和區級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中的案件逐步向社會公開, 接受社會和市民監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