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實名制不徹底!170/171號段成電信詐騙重災區

2016-08-15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工信部近日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進行暗訪時發現,所抽查的109個營銷網點中,違規比例超3成,虛擬運營商品牌分享通信因新入網用戶及在網用戶登記信息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被工信部要求暫停其移動轉售號碼渠道資源。

    今年4月,工信部曾要求虛擬運營商在一個月之內對前期未實名登記及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隨后,“史上最嚴實 名制”政策發布,工信部要求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

    2013年底,我國移動轉售業務正式發放試點牌照,2014年,申請到虛擬牌照的試點運營商,開始陸續向市場推出正式的商業品牌及業務服 務。截至目前,虛擬運營商發展的用戶數已經達到3100多萬,42家獲得試點批文的企業當中已有41家開展了業務,有7戶企業用戶數已經突破百萬,其中前 3家的企業用戶數在300萬到600萬之間。

    【現狀】

    3成營銷點存違規行為

    今年7月,工信部網安全局組織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進行了暗訪,并對部分虛擬運營商在網用戶實名登記信息合規率進行了數據抽測。

    暗訪結果顯示,本次暗訪的26家轉售企業的109個營銷網點中,37個網點存在違規行為,違規比為33.9%,其中,暗訪實體營銷網點50個,發現違規網點13個,暗訪網絡營銷網點59個,發現違規網點24個。

    本次抽查暗訪過程中,分享通信、巴士在線、中興視通、國美極信、蘇寧互聯、愛施德、京東、鵬博士等15家轉售企業,因被暗訪網點存在違規行為,被工信部點名。

    與此同時,工信部還使用“電話用戶實名登記數據檢測工具”以及與“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進行聯網,對8家虛擬運營商的在網用戶 實名登記信息合規率進行了抽測,結果發現,分享通信的實名登記信息合規率僅為91.30%。對此,工信部要求相關基礎電信企業繼續暫停向其核配移動轉售碼 號資源。

    170/171號段詐騙多發

    在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的執行過程中,騷擾電話、電信詐騙依舊頻發,多地公安部門在發布詐騙預警時表示,170/171號段是電信詐騙“重災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非實名制登記存在漏洞。

    記者近日從公安部門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杭州市公安局反電信詐騙中心在所攔截的疑似詐騙號碼中,170/171號段約占5%。而據 此前報道,溫州市反詐騙中心成立以來,接到報案的3000多起電話詐騙中,170號段占三分之一以上;今年以來,深圳市共發生涉及170號段的詐騙案件 800余宗,市民被騙超過1100萬元。

    上海市公安局一線反詐騙民警向記者表示,虛擬運營商(170/171號段)一般會提供較為優惠的資費,所以往往為詐騙分子用來跨境、跨區域撥打長途電話使用。同時,170/171號段實名登記不是很嚴格,被詐騙后,公安機關偵查難度很大。

    【探因】

    用戶基礎弱 強制力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向記者表示,最初虛擬運營商為了發展用戶,在實名制登記上要求不嚴格。傳統三大運營商的 執行實名制比較堅決,向用戶提出,年底不進行實名就會停機處理。但是虛擬運營商的用戶基礎本來就薄弱,很難用停機的方式去要求用戶,“所以就能拖一會兒是 一會兒”。

    遠特通信王磊在日前舉行的2016年虛擬運營峰會上也表示,因為虛擬運營商發展用戶都是有成本的,實名制認證之后,有一部分用戶就丟失了,原本的市場需求會受到一定的擠壓。

    鄔賀銓說,虛擬運營商原本通過降低資費、注冊簡便吸引用戶。三大運營商也開始降費后,虛擬運營商們發現,錢開始不好賺了,“于是就利用集團原本經營業務的用戶信息基礎,用正規的方法打起‘擦邊球’”。

    此外,鄔賀銓指出電信業務與虛擬運營商的主業相差較大,重視程度低,管理也會相應較差,因此響應實名制登記制度的積極性就不夠。

    逐級分銷失去掌控力

    某虛擬運營商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部分虛擬運營商實名制落實不力的原因,主要是大量依靠國代商、省代商進行銷售,而這些代理商又會分銷給幾萬個網點,比如報刊亭、營業廳等,逐級的分散,使運營商也逐漸失去了掌控力。

    “這些網點在賣卡的時候,為了增加銷售業績,就會向顧客表示,可以不要身份證,回頭亂填一個就可以了。”另外,對于線上銷售的虛擬運營商來說,主要依靠快遞人員的回單認證,即需要快遞人員收取身份證復印件,根據業內交流的情況來看,回單率很低。

    另一名業內人士則透露,如果要全面落實實名制,虛擬運營商還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比如給各個銷售網點配備身份證識別機器的費用,還有每次認證用戶身份都要向國政通繳納1塊錢。”

    【對策】

    運營商:自己掌控認證渠道

    記者了解到,目前,線上渠道購買虛擬運營商的卡,會明確表示要求實名認證,大部分要求上傳個人身份證照片,簽收時要求出示身份證原 件,比如京東通信、小米移動、蝸牛通信等,部分會要求簽收時提供身份證復印件。阿里通信則依托支付寶的實名信息進行認證,在選完號碼后,會讓購買者輸入姓 名和身份證號,系統會自動比對支付寶的實名信息。

    小米移動總經理金峰表示,為落實實名制認證,小米方面完全采用了線上渠道:“渠道由自己掌控,身份信息會和公安部人口信息庫進行聯網比對,并且用到金融級別的活體檢測,防止提交虛假的身份信息。”

    京東通信方面表示,今后將采取兩方面措施加強實名制認證,首先會建立成熟的防刷單機制,并加強送貨時對線下用戶身份核實的監管。

    工信部:若違規限制發展用戶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在接下來對虛擬運營商的實名制登記落實方面,將會加大處罰,除了要求責令整改,如果嚴重,將會限制其發展用戶、停止擴大試點范圍,還會把虛擬運營商實名制落實的情況,與下一步能否轉為正式商用的資格相掛鉤。

    針對暗訪情況,工信部網安局下發整改通知,要求對實名制違法違規行為立即進行整改,對存在違規行為的虛擬運營商通報批評,并要求對相關責任部門、責任人、違規網點進行嚴肅處理。

    另一面,公安部門也先后在上海、深圳等地成立了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研判中心,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公安部門還會與進駐平臺的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緊密協作,即時對涉案手機信息、上網信息等開展落地核查。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