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到保定,150公里的距離,42分鐘的高鐵車程。在這條路上,138名北京兒科專家坐高鐵“通勤”,跨城上班。
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樊云葳就是其中之一。雙城往返的火車票,她已攢下了112張。兩年前,保定市兒童醫院增掛北京兒童醫院的“京字”招牌,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首家接受跨省托管的公立醫院。樊云葳擔任了保定市兒童醫院眼科“雙主任”之一,雙城工作模式就此啟動。
“所謂科室‘雙主任’,是我們托管保定兒童醫院的創新舉措,即該院原科主任主要負責科室日常運營,而我們派過去的主任負責學科建設,以此保證服務患者和提升水平兩不誤。”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告訴記者。
“病人不動,醫生移動”,這是北京兒童醫院對托管工作的又一創新要求。來自河北省唐縣的6歲患兒童童(化名),剛剛成為享受這一機制的受益患兒之一。
今年年初,童童在北京兒童醫院確診為弱視、斜視,需盡快手術。由樊云葳主刀,童童日前在保定市兒童醫院眼科成功接受了眼球震顫斜視矯正術。這種難度的手術,在該院還是頭一例。童童媽媽拉著樊云葳的手直說:“沒想到在家門口也能做好手術,幫我們節省了很多花費。”
截至目前,兩家兒童醫院已對接門診專業科室8個、病房專業科室10個、醫技科室3個。在這些對接的科室中,均有北京兒童醫院的專家參加科室管理、門診、查房、會診、帶教及疑難病歷討論等工作。
北京兒童醫院口腔科副主任于國霞介紹,保定兒童醫院口腔科在托管后被列為重點扶持學科后,門診量增加約50%,治療范圍也更為廣泛,“像全麻治牙手術和需要長期隨診的功能性語言障礙治療等,現在保定都能開展了。”
“以前不敢收的病人敢收了,不能治的病能治了,北京專家真正把技術帶過來了。”保定市兒童醫院外二科主任楊斌感受頗深地說,托管后,本院醫生不僅經常和北京專家合作做手術,還逐漸從助手升級為主刀,而北京專家則慢慢轉變為“場內指導”。
據統計,2016年,北京兒童醫院共向保定市兒童醫院派出138名專家,接診患者2387人次,免費接收進修人員42名。截至2016年年底,共指導保定兒童醫院收治疑難新病種102種,開展新技術53項。2016年,保定市兒童醫院門診量同比增加35%,手術量同比增長20%。
“看病不用到北京,北京專家在保定。”26日在保定召開的京津冀健康協同發展(保定)高峰論壇上,北京市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說,北京兒童醫院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不僅使河北保定及周邊患者更及時便捷地得到優質醫療服務,還帶動托管醫院的能力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首都“看病擁堵”的狀態。
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三年來,類似的醫療協同合作正在遍地開花。京津冀三地已簽訂了一系列協同發展協議,132家醫療機構互認27項檢驗結果,102家醫療機構共享17項檢查資源。
協同發展成果初步顯現。北京市二級以上醫院出院人數中,河北患者占比已從2013年年底的9.1%下降至2016年年底的7.5%。“一張藍圖干到底,醫療協同率先行。”高小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