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安貞醫院主體將搬至通州潞城鎮

2017-06-18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下午,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醫療衛生體系能力建設協議啟動活動在通州區潞河醫院舉辦。記者從會上獲悉,到2020年,通州區總床位計劃達到11838張,實現每千人口5.9張,同時通州區公共衛生能力將達市級先進水準。

        安貞醫院未來將實現一院兩址

        目前,通州全區常住人口142.8萬,全區現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610家,其中公立三級醫院3家、二級醫院4家、一級醫院26家。總開放床位4170張,每千人口開放床位不到3張,醫療資源現狀與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及要 求還有差距。為提升通州區醫療服務能力,不少市區內三甲大醫院已確定落戶通州。

        記者從啟動會上獲悉,安貞醫院已明確選址,年內開工建設。安貞醫院副院長孔晴宇介紹說,安貞醫院建設地點位于潞城鎮人民大學南側,床位1500張。未來安貞醫院將主體搬遷至副中心院區。與此同時,城區內老院區的床位將縮減至500張,實現一院兩址。

        據介紹,新院區的占地面積近300畝,是老院區的3倍,建筑面積則達 43萬平方米,建成預計要耗時3年時間。屆時,各個科室均將有所擴大,還將建立國家心血管醫療中心,并在現有研究所的基礎上,增加精準醫療研究所。在床位 布局上,新院區中有200張床位為保健床位,其余1300張床位中,40%左右的床位用于心臟專科,60%將用于“大綜合”,包括婦科、產科、兒科等。

        孔晴宇說,新址將更注重“強專科、大綜合”,并突出綜合實力。安貞醫院主體搬遷至副中心后,老院區將主要用于急危重癥搶救,以及滿足周邊居民的就醫需求。

        此外,安貞醫院與通州區的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醫聯體合作,分別為潞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甘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后,安貞醫院的大專家將到這兩家社區醫院坐診,同時社區醫院派醫生到安貞醫院學習,并建立雙線轉診綠色通道。

        重點醫療機構將在通州相繼開建

        除安貞醫院外,還有多家重點醫療機構將在通州相繼開建。昨天,記者了 解到,北大人民醫院也將在通州區第四區域醫療中心開展建設,設置床位800張,預計明年年底投入使用,近期將簽署合作協議。此外,首兒所、市婦產醫院和市 疾控中心在通州布點建設的選址和前期論證工作也在推動中。未來,市疾控中心也將整體搬遷至通州。

        通州現有的各大醫院也面臨變化。東直門醫院東區(通州區中醫醫院)將 全面交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管理;友誼醫院將采取“區辦市管”模式,托管新華醫院。潞河醫院作為區域醫療工作的龍頭和醫教研協同發展的示范單 位,正在進行四期建設,建成后開放床位1200張;通州區婦幼保健院擬在梨園半壁店異地新建,設置床位800張,建筑面積14.3萬平方米,年內開工建 設。

        通州將先期設置18個急救站

        為支持通州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昨天,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 京市疾控中心、通州區衛生計生委、區疾控中心還簽署了公共衛生工作四方協議。未來將按照“副中心疾病防控能力與中心城區同質化”的要求,堅持資源共享、優 勢互補、重點突破、對口指導、協同發展。根據協議,經過三年時間,力爭到2020年實現通州區疾控中心專業人員理論和實踐技能明顯提升,業務及管理水平顯 著提高,確保城市副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達到市級先進水平,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全方位提升。

        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表示,未來將會更加注重提升副中心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保障水平,目前,正在對通州區的急救和血液供應保障體系進行研究。

        記者了解到,未來通州區120分中心將上劃至市120統一管理,先期在通州區設置18個急救站,快速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

        城四區將對口幫扶通州基層醫療

        會上,通州區衛生計生委與東城、西城、朝陽、海淀四區衛生計生委簽署 了支持通州區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協議。預計經過3年的努力,使通州區8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級優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層醫療衛生 機構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根據協議,今后,城四區衛生計生委所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依托自身優勢,全面提升通州區18家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基層衛生管理、服務能力、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及中醫藥特色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通州區衛計委副主任徐娜介紹說,通過三年的對口幫扶和精準對接,通州 區將建成8家國家級優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使患者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到以前不能在社區開展的服務項目。此外, 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腦卒中等慢病患者管理方面,專家也將下基層“傳幫帶”,同時社區加強規范診療,使得通州區的慢病患者不用再總跑大醫院掛專家 號。

        記者了解到,未來通州區的社區醫療機構還將根據各自不同的需求和轄區患者特點,拓展新的服務內容,比如,加強檢驗、影像、超聲等醫技科室的質控管理,實現醫聯體成員單位間結果互認;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通州分站等。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