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東城區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10位委員前往朝陽門街道,參觀考察新鮮社區養老驛站及其服務情況。在討論環節,委員們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為本市養老服務發展建言獻策,在自由討論中展開了一堂踐行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課。
日間照料、洗腳助浴受歡迎
11月3日下午,記者隨東城區政協委員們來到朝陽門街道新鮮社區養老驛站,300余平方米的空間里設有休息室、洗浴室、書畫閱覽室、理療康復室、老年餐廳等服務設施。
在理療康復室內,一名工作人員正在為老人洗腳。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彎不下腰,更別提端那么一大盆水了,洗個腳非常麻煩,洗澡時必須得讓孩子們在一旁攙扶。
養老驛站工作人員介紹,養老驛站的日間照料、洗腳助浴、養老就餐這類服務很受歡迎。記者留意到,養老驛站的午餐12元,保潔一小時25元,都低于市場價格。這對于講求經濟實惠的老年人而言,有很大吸引力。
“解決好養老問題,不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能讓子女沒有后顧之憂,替他們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希望自己的社區也能盡快建立這樣一個養老驛站。”東城區政協委員、中國船級社信息處處長王立貞參觀后表示。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在提高
參觀后的討論環節,區政協社法委委員介紹了學習十九大精神的心得體會,并結合本次考察針對養老問題提出建議。
“現在北京很多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已經不止于日常照料,對與醫療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很高。”東城區政協委員、建投享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曼麗表示,自己從事養老服務行業工作,能直觀感受到五年來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逐漸認可。
東城區政協委員、中國船級社信息處處長王立貞則認為,目前養老服務、養老產業的發展建設仍然不均衡,應加快養老驛站成功案例轉化普及的速度,盡早覆蓋全市各個社區。同時也希望進一步擴大養老驛站的功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與社區醫院做好對接,盡早實現老年人小病體檢不出社區的愿景。
東城區政協委員、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邱寶昌,結合自身法律從業經歷提出,應進一步擴大為老年進行法律援助的范圍和力度,不應只局限于幫老人立遺囑。“近年來我所了解到涉及老年人房產糾紛問題中,都體現出了這一群體需要法律援助的必要性。”
記者在討論會上了解到,東城區人口老齡化程度、增速位居北京市前列。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8.2萬人,占總人口26%,遠高于聯合國公布的老齡化社會標準。為解決養老問題,東城區在養老領域形成三級五方聯動體系,并通過打造文化、公益、養老服務相結合的“老年服務金三環”,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志愿團體參與養老服務。
■ 問答
1、學習十九大精神,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東城區政協委員、建投享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曼麗:十九大報告涉及很多民生內容,提出要“積極應對老齡化”,在“老有所養”上取得進展,激勵人們“孝老愛親”。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這些指示精神都給我們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人打了氣、鼓了勁兒。
2、結合本職工作,未來如何更好地貫徹十九大精神?
陳曼麗:就我個人工作領域而言,養老產業中的新時代主要矛盾集中在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需求與養老機構供給能力不匹配。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身體狀況越來越好,養老需求已不局限于日常照料,占更大比重的反而是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滿足。我以前做機構養老,現在做文化養老。滿足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我下一步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