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福島核泄漏首現最毒放射物“钚” 事態嚴重

2011-03-31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日本共同社3月29日拍攝的福島第一核電站。

  遇難 11168人

  失蹤16407人

  避難者 17.5萬人 遇難中國人 4人

  截至當地時間29日21時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8日晚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采集的土壤樣本首次檢測出放射性元素钚。東電副社長說,這種核裂變產生的強輻射物可能來自受損燃料棒。

  東電副社長道歉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9日表示,檢測出放射性钚,“表明了事故的重大性和嚴重性”。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土壤和附近的海水中此前已被檢測出了放射性碘和銫,但檢測出钚則尚屬首次。

  東電28日深夜召開新聞發布會說,工作人員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5處地點采集土壤樣本,公司委托外部機構檢測,證實這些樣本中存在微量的钚—238、钚—239和钚—240。東電副社長武藤榮說,“讓人們感到憂慮,我表示道歉”,但這些钚的濃度屬于正常環境下土壤中放射物濃度水平,不會構成威脅。武藤說,現有钚的濃度與冷戰時期美蘇等國大氣核試驗后飄落至日本的放射性物質濃度水平相當,“不到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東電宣布將加強對核電站區域內和周邊環境的監測,密切注視钚濃度變化。钚是一種強放射性元素,毒性很強。

  “形勢令人不安”

  東電稱尚不清楚這些钚來自哪里。專家分析,這些钚—238可能來自3號反應堆,后者是核電站6座反應堆中唯一以钚鈾混合氧化物為燃料的機組。東電上周宣布在3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積水中檢測出超高濃度放射性物質,可能泄漏自反應堆。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發言人西山英彥說,測出钚元素意味著“燃料棒遭受一定程度損傷”,盡管核反應堆有多層防護殼,但發現這種有毒輻射物可謂“糟糕”。“我并不感到樂觀,這意味著安全殼出現破裂,我認為形勢令人不安。”(新華社電/專稿)

  救援

  排除“毒水”是當務之急

  綜合新華社電 東電29日繼續加緊恢復各反應堆和乏燃料池的冷卻功能。但由于1號至3號機組的渦輪機房地下室及機房外的隧道和豎井內存在含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積水,排除這些積水是當務之急。

  東電在28日承認,由于2號和3號機組冷凝器已接近裝滿,無法從這兩座機組渦輪機房抽取積水,當天只能繼續抽取1號機組的積水。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說,如果不回收處理這些高污染積水,下一步作業無法展開。東電同時宣布,1號至3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向海邊延伸的隧道及隧道通往地面的豎井中發現這種積水。這是首次發現機房外存在“輻射臟水”。保安院29日說,尚未發現豎井內積水泄漏到海水中,但對于如何清除這些積水,目前尚未拿出具體方案。

  背景

  “碘”升空“钚”鉆土

  钚是一種具放射性的超鈾元素,是反應堆內燃料中的鈾吸收中子后產生的,幾位美國科學家在1940年首次發現這一元素。它目前被應用于核武器和核反應堆。

  钚的危險性還在于它對人體的毒性,與其他放射性元素相比钚在這方面更強,一旦侵入人體,就會潛伏在人體肺部、骨骼等組織細胞中,破壞細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癥的風險。而且這一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長,在處理上更為困難。钚在高溫下生成,且非常重,不會輕易飛散,因此土壤中檢測出钚很可能與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連續發生的氫氣爆炸和火災有關。

  钚最穩定的同位素是钚-244,半衰期約為8000萬年,但它最重要的同位素是钚-239,半衰期達到2.41萬年。钚與碘相比,流動性差,碘具揮發性,往空氣中跑,钚則首先進入水中,再進入土壤。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