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帶來的核泄漏危機尚未過去,被海嘯沖走的殘骸和排入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又給環境帶來新一輪考驗。據有關報道,日本強震引發的海嘯將房屋、汽車和各種殘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長約111公里的“垃圾島”。目前,由房屋、汽車等殘骸組成的大片的垃圾島正在往美國西岸漂流,可能傷害海面船只,影響太平洋航線。專家估計,這堆漂浮的海嘯殘骸兩年內會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國西岸。
此外,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中野政尚推測說,福島第一核電站排入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隨海流5年后可到達北美,10年后到達亞洲東部,30年后幾乎擴散至整個太平洋。不過,即使目前核電站內尚存的2萬噸高放射性污水也全部泄漏入海,其擴散區域的放射性活性在1年后也將被稀釋到每升不足1貝克勒爾,10年后將不足0.1貝克勒爾,對人體不會造成影響。
日本氣象研究所研究員青山道夫則表示,盡管隨著時間推移和海水傳播,放射性物質濃度會變得非常低,但按照現在的技術條件,放射性物質一旦泄漏便很難回收,因此有必要加強監測,關注其是否會經食物鏈在生物體內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