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一等獎,可以1折價格購買翡翠!”近日,不少消費者在商場購物時遭遇了意外“驚喜”,但工商部門接到的投訴卻顯示,部分商場近期舉辦的抽獎式有獎銷售成了商家“圈錢”陷阱,不少消費者“中獎”如同“中計”。
低價珠寶進商場身價倍增
胡女士與老伴兒從內蒙古來京,在海淀一家大商場花600多元購買了兩雙皮鞋。商家告知胡女士可以抽兩張獎券。胡女士抽獎后,工作人員告訴她中了兩塊玉石,但大一點的需交費295元,小的則交195元,消費者又花費490元才拿到了這兩塊玉石。
“購物超過500元有抽獎的機會,一等獎獎品是1折購買玉石。”另一位消費者張女士告訴記者,近期在方莊一家商場購物后,原價12000元的翡翠最終只花了1200元,鑒定證書顯示為翡翠A貨。張女士原本以為撿了大便宜,可找行家一看,商場促銷的翡翠是低檔貨,玉石原價被抬得非常高,打完折店家還是可以賺不少。
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強制消費
“通過搞免費抽獎,然后以大額折扣吸引消費者購物,這是一種營銷策略。”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而工商部門則認定,商家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有強制消費的嫌疑,并存在不正當競爭和虛假宣傳行為。據了解,海淀消協工作人員與胡女士購物的商家聯系調解后,商家最終為消費者辦理了退費。
消協方面分析認為,面對“中獎”喜訊,消費者往往心里一高興,防線就松了,不良商家會利用消費者這種心理,制造各種中獎“陷阱”,使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中計”。實際上,如果獎品仍需消費者掏腰包,消費者就應該醒悟這是中獎陷阱,涉嫌強制消費和虛假宣傳。而且消費者有權拒絕因中獎而強迫進行的消費。
鏈接
“中獎陷阱”須提防
消協提示,除了上述“陷阱”外,還有至少4種以中獎為名的圈錢陷阱。
第一種是商品包裝中獎,即在一些商品包裝內,附有“中獎說明”,價值幾元錢的小商品會“中得”上千元甚至幾萬元的獎金,以此刺激消費者購買;
第二種為手機短信中獎;
第三種為固定電話中獎,無孔不入的行騙者通過撥打家庭固定電話,稱電話用戶中了獎需支付個人所得稅等實施詐騙;
第四種為網絡中獎,不法分子在微博、QQ等常用網絡聊天工具、博客網頁中發布中獎信息,誘使網民登錄騙子網站。
工商部門提示,得到任何中獎信息,消費者不要急于兌獎、急于匯款,而是要冷靜辨其真偽,必要時可通過當地工商部門及當地公證處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