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集中治理京郊山區公路地質災害隱患
密云琉辛路大關橋以北,一座130米高的陡峭懸崖突兀聳立在路邊,十多根吊索從崖頂垂落,幾名身著橘紅色工裝的養護工人身輕如燕在峭壁上忙碌。“簡直就是玩雜技啊,太危險了。”過往司機都忍不住為他們捏把汗。
站在公路外側的護欄邊,層巒疊嶂紅葉滿山,白河水在谷底蜿蜒流淌,但現場施工人員無心欣賞,因為這是琉辛路治理邊坡地質災害隱患最重要的一處工地,也是全北京公路邊坡中最陡峭的一個,他們要將整個峭壁罩上牢固的防護網。
“天再冷一點,工人們手很快會凍僵都抓不穩,刮起北風來吊索蕩來蕩去更沒法施工。”市養護集團瑞通四處書記羅連祥說,防護網分兩層,里面一層是細一些的格柵鋼絲網,可以兜住直徑5厘米以上的小碎石;外面再罩一層更粗更結實的鋼繩網,可以兜住可能崩塌的大石塊。
從8月開工以來,十幾名工人就忙著在峭壁上清除松動浮石、鉆孔注漿、放錨桿、鋪設網罩。昨天中午時分,剛吃完午飯的數名工人就系上安全繩和工作繩順著吊索往上爬。犬牙交錯的淺褐色崖壁上,他們憑著過人的臂力很快靈巧地攀到近百米高的巖壁。隨后,一卷銀灰色的鋼繩網在滑輪牽引下慢慢送到他們手邊。
“這些可不是普通工人,都是精挑細選的特殊人才,打小在貴州、四川的大山里摸爬滾打,邊坡施工經驗豐富。”羅連祥說,施工初期工人們需要繞行一個半小時山路爬到崖頂安裝吊索,現在順著吊索20多分鐘就攀上去了,而且還能拎著20多斤重的風鉆空中打眼作業,真是身懷絕技。
縱橫交錯的防護網片,每張4.5米長,4.5米寬,工人們要在峭壁上將它們固定,再穿針引線般縫合成總面積1.8萬平方米的大網罩,如同給山體穿上一層防護“鎧甲”。明年開春,坡底將種植攀援的爬山虎,讓綠葉逐漸覆蓋防護網。
地處密云水庫北部的琉辛路,是連接懷柔、密云的重要旅游線路,一到周末車流如織,但塌方頻繁也一度名聲在外。2005年8月,正是這處峭壁大規模塌方徹底摧毀了路基,交通中斷讓黑龍潭、京東第一瀑、清涼谷等10余個景區全部關閉。“3萬立方米崩塌的山石,光清理就花了兩個月,還動用了爆破手段。”瑞通四處的搶修人員至今記憶猶新,而護欄下方滿坡滾落的巨石也正是那場塌方留下的遺跡。
隨著山區公路邊坡治理的推進,琉辛路塌方頻率明顯降低。今年汛期雖然北京降雨量大增,這條交通要道并沒有出現大規模塌方。但考慮到懷柔、密云交界處至大關橋段高邊坡密集,早年修路人工爆破后花崗巖體局部開裂容易破碎崩塌的隱患,路政局密云公路分局決定對琉辛路6處危險地段進行治理,總投資2000多萬元,共計布設3.8萬平方米防護網,月底將全部完成。為了降低對交通的干擾,這次邊坡治理周末和黃金周不施工,平時施工也派出專人進行交通疏導,防止過往車輛被落石砸中。
根據市養護集團的數據,今年汛期,雨水頻繁導致郊區公路共發生塌方752處,相當于正常年份的六七倍。為防患于未然,交通部門對山區公路進行大規模治理,房山京昆路(108國道)、懷柔京加路(111國道)、延慶昌赤路等道路先后進行了地質災害隱患的治理。預計到2015年,郊區公路將陸續完成邊坡整治,基本消除雨季山體塌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