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本市農民收入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現12962元,同比增長12.8%;其中20%低收入組農戶人均現金收入5526元,同比增長31.9%。
據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民收入穩定較快增長,工資性收入貢獻最大。前三季度,全市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7343元,同比增長15.4%,比上半年加快3.4個百分點,增收貢獻率達到66.7%,拉動總體增收8.5個百分點。其中,外出從業收入2707元,增長67.1%。
今年以來,本市各區縣高度重視農民就業增收工作,切實加大轉移就業工作力度。如朝陽區強化產業帶動就業、堅持培訓與就業對接、實施公益崗位“托底”就業;平谷區將轉移就業任務分配到鄉鎮,并列入“三級聯創”考核指標。據統計,前三季度農民外出就業同比增加36.9%。
轉移性收入同比增幅最大。1至9月,農民人均轉移性收入達到1824元,同比增長33%。其中,人均養老金、退休金收入1131元,同比增長32.1%;人均其他政策性收入447元,增長57.4%。據了解,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7月份社保標準再次提高,農村低保從每月300元提高到340元,基礎養老金從每月310元提高到330元,福利養老金從每月230元提高到250元。
由于全市房租普遍上漲,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也得到了較快增長。1至9月,農民人均財產性收入1214元,同比增加121元,增長11.1%,增收貢獻率為8.2%,拉動總體增收1.1個百分點。其中,農民人均租金收入達到786元,同比增長49.7%。
在農業產業方面,都市型現代農業中優勢產業增勢強勁。1至9月,全市設施、種業和鄉村旅游三項總收入達到6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2%。隨著都市型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態勢日趨明顯,農產品加工業方興未艾。前三季度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522億元,同比增長15.3%。
圍繞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本市前三季度還推進了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三起來”、農民住宅抗震節能改造等工程;并以7條重點溝域為龍頭,大力發展溝域經濟,使之成為承接城區產業轉移的新空間和農民增收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