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地震海嘯與核事故之后,日本54個商業運行的核反應堆,除了2個之外,其余都已關停,而重新啟動的時間尚無法確定。據《紐約時報》報道,目前仍在運行的反應堆也計劃于下月關停,屆時作為全球核能領先的日本將會暫時“失去”供應其三分之一電能的核能產業。
Ohi核電廠沒有受到地震和海嘯的影響,但由于日本法律要求每13個月要對其進行例行檢查而關停,由于當地居民的反對,這些機組沒能恢復運行。(自《紐約時報》) |
在沒有太多選擇余地的情況下,日本首相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要求盡快恢復核電廠運行,但他也表示,支持在未來幾十年內逐步淘汰核能發電。
然而,由于日本廣泛開展了節能項目,如夏天合理關閉室內空調、白天關燈等,目前各地沒有發生能源短缺的情況。與此同時,日本還增加了傳統天然氣和其他化石燃料電廠的發電量。
經濟學家指出,關停核電廠還有另外一個弊端,由于能源價格的提升,日本出現了三十年來首次貿易逆差,這使得日元競爭力下降,引發投資者對日本出口型經濟未來的擔憂。隨著天氣逐漸變暖,日本存在潛在的能源危機,去年夏天,日本還有19家核電廠運行。
福島核事故還遠不止這些,它也改變了日本對待核能的態度,政治專家和能源學者們都認為,由于事故的發生,日本對于一度自信的核技術乃至政府都失去了信心。東京一橋大學的經濟學家Takeo Kikkawa表示:“去年3月11號的事件動搖了日本戰后的根基,我們經歷過廣島、長崎核事件,而之后我們用先進的技術證實了,我們可以安全掌控核能。”
為了減輕地方對核安全的憂慮,日本政府要求核電廠采取壓力測試,即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在遭受破壞性自然災害時反應堆的承受能力。但許多地方官員表示實施壓力測試遠遠不夠,他們希望政府能從福島核事故中得到更多的教訓。
位于福島核電站西南900公里的Ohi小城上居住著8800多民眾,以漁業為主。Ohi核電站的兩個反應堆首批接受了壓力測試,雖然當地的電廠沒有受到地震和海嘯的影響,但依據日本對核電廠的法律要求而停止運行。根據規定,每13個月,反應堆需要關停進行例行檢查,而這一過程將會持續3至4個月。不僅如此,受當地居民反對的影響,電廠運營商不得不關停了電廠全部四個反應堆。該市市長表示,由于地方就業和財政收入的需要,核電廠最終會重新運營。
《紐約時報》表示,地震和海嘯給日本帶來的災害正在恢復,但福島核事故的持續影響更加深遠。日本目前正在對輻射進行清理,這項工作將持續幾十年,核事故使得9萬多居民失去家園。除此之外,日本還在積極尋找有效的途徑,監控居民的健康,保證食品的供給。科學家指出,福島核事故釋放的銫元素相當于1986年切爾諾貝利的五分之一。
福島核事故也導致了日本民眾對核技術和政府信心的缺失。人們認為,政府隱瞞了核事故的真相。同時,日本資源相對匱乏,短期內也沒有太多的選擇來取代核電,這也讓日本國民在是否繼續使用核電方面猶豫不決。
文章稱,目前進行的壓力測試并不能讓公眾解除擔憂,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壓力測試是在福島事故調查公布前就開始進行了。
上個月,核監管官員列出了30條可以從去年核事故中吸取的教訓,但Ohi的市長認為還是不夠,他表示,如果核電廠的關停影響到地區的經濟和電力供應,電廠最終會重新運行。當地一些居民也有同樣矛盾的感覺。Ohi市一名以捕魚為生的54歲居民說:“沒人希望生活水平倒退到50年以前,沒有手機,沒有電視。福島事故告訴我們核電廠是存在危險的,但我們還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