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市環保局發布2011年全年及2012年第一季度廣州市環境狀況報告。數據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廣州市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平均濃度(即包含PM10和PM2.5在內顆粒),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8%,濃度達82微克每立方。如按舊標準衡量,一季度廣州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合計為85天。
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表示,今年以來,廣州市的天氣呈現濕度大、風速低、雨季多等特點,而這些恰恰是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主要因素。“監測研究同時發現,今年一季度大氣中污染物的含量,與去年同期的含量是差不多的。”楊柳認為,以PM10和PM2.5為代表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水平衡量,肯定會出現比去年同期更高的情況。
“中國環科院院長柴發合的研究表明,周邊地區排放污染物的擴散,也會嚴重影響廣州的空氣質量。”楊柳表示,“現在全國的PM2.5監測方法還沒有最終明確,由于南北差異,造成監測儀器的補償系數還未最后確定,一旦確定,數據表現比現在可能更差至15%到20%左右。”
楊柳透露,計劃在今年內,將現有10個國控點的監測規模擴大到18或者20個。“對于新站點的選擇,將廣泛征求社會意見。”針對環保局今年財政收入預算比去年減少2000多萬的疑問,環保局表示“廣州市在環保投入上,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