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干旱給澳大利亞農民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自蓋蒂圖片社) |
在肆虐了九年之后,被澳大利亞人稱作“大干旱”的炎熱天氣終于要過去了。九年來,干旱侵擾了澳大利亞的大面積國土,現在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準備正式宣告旱災結束,而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這也意味著發放給農民的最后一筆專項補貼或將取消。
澳大利亞農業部長喬?路德維希(Joe Ludwig)表示,干旱的結束將是“澳大利亞農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自2001年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已累計接受歐盟提供的45億澳元的援助,用于援助身處困境的農民,每人每兩周共可獲得400至600澳元。(1澳元約合6.50元人民幣)
一些農民認為,終止歐盟援助的舉動是不成熟的。澳大利亞全國農民聯合會表示,政府突然決定中止援助、削減補貼不合理。聯合會主席約克?勞瑞(Jock Laurie)說:“還沒有哪個地區看似會在不久的將來被宣布(結束)干旱,而替代性的計劃卻已經在著手。我們對政府的疑問是:為何如此匆忙?”
澳大利亞大干旱從2003年持續至今,而歷史上澳洲也一直深受其害。最早的記錄之一是在1803年,新南威爾士州由于干旱而出現嚴重的農作物歉收;1902年,另一次災難性的全國性干旱爆發,綿羊數量從100萬只減少到50萬只。而澳大利亞歷時最長的一次干旱貫穿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從1937年一直延續到1947年,整個東部地區再次受到最嚴重影響。其他嚴重的干旱則一般間隔十年左右發生一次。
地理位置和復雜多變的降雨模式決定了澳大利亞屬于易旱地區。它位于亞熱帶干燥氣候區域,下沉氣流導致天氣晴朗、降水稀少,而且不規則。導致干旱的另一個原因還有厄爾尼諾天氣。當厄爾尼諾天氣出現時,澳大利亞比正常更加干燥,降水幾率進一步減少。
持續干旱給澳大利亞未來的人口增長帶來隱患。澳大利亞人口可持續發展組織稱,由于缺水,澳大利亞無法繼續維持目前的人口增長速度。目前澳洲總人口略低于2300萬。
盡管人口數量不多,但澳洲供水壓力仍然很大。澳大利亞的水資源體系以墨累-達令河為中心,涵蓋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昆士蘭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的部分地區。最近公布的一份官方報告指出,從農民到工業界人士,再到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所有人都在爭奪這些“液體黃金”。
據澳大利亞氣象局數據顯示,2011年是澳洲自有記錄以來降水量居第三位的一年,而且是1970年以來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正是過去兩年里的持續強降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政府宣布干旱結束。
澳大利亞近期的大量降水應主要歸結于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拉尼娜現象正好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該現象為西太平洋地區創造了略微回暖的條件以及更為潮濕的空氣,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澳大利亞東部各州。
但這還不足以描述整個澳大利亞的情況,該國東部天氣涼爽、雨水泛濫成災時,西部氣溫飆升,超過了49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