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7月21日上午10點到7月22日凌晨,北京降下一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暴雨。北京市氣象部門也發布了自建立天氣預警制度以來第一個暴雨橙色預警。同時這場暴雨也給北京市帶來一場巨大的考驗。
昨日傍晚,北京市在防汛抗旱指揮部舉行了北京"7·21"暴雨新聞通報會。會上,北京市防汛辦、交通委、交管局、排水集團等12個相關部門通報了7月21日北京暴雨的總體情況。
這場暴雨刷新了數個北京降雨記錄。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總指揮潘安君表示,這次降雨總量之多、歷時之長、雨強之大、洪水之巨歷史罕見。
潘安君: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區平均降雨量215毫米,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一次降雨量。房山河北鎮為460毫米,接近500年一遇。
在這場暴雨中,北京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據潘安君介紹,這次暴雨造成北京受災人口190萬人,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房山區80萬人。
潘安君:全市道路、橋梁、水利工程多處受損,民房多處倒塌,路面塌方31處;5條地鐵運營線路的12個站口因漏水或進水臨時封閉;京原等鐵路臨時停運8條。全市共轉移群眾56933人,其中房山區轉移20990人。據初步統計全市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為了應對這次強降雨,北京市共出動16萬多人,在哪都可以看到解放軍、武警部隊、交警、消防員、排水隊伍、電力工人的身影。自發自愿的北京市民更是不計其數,網民自發前往機場接人,雨夜里走上大街幫助他人,打著雙閃的私家車搭載素不相識的市民回家,打開家門迎接無法回家的人留宿……這一夜全北京都在行動。潘安君表示,在各部門和廣大市民共同努力下,北京經受住了這場歷史性強降雨的考驗,但也暴露出城市應急能力和防汛能力的不足。
潘安君:在應對本次特大暴雨過程中,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暴露出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城市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標準不高;二是防汛指揮的運行機制上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三是防汛減災知識的普及有待提高;四是社會動員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下一步北京市的工作重點將由搶險轉向救災。據潘安君介紹,目前北京將盡快恢復公共設施,同時防止次生災害和疫病的發生。
潘安君:洪水消退后,盡快恢復交通、通訊、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排查險情,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全面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開展災情調查和核查工作,做好善后的處置工作。
截至昨晚17時,北京市因災死亡37人。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擊致死1人,觸電死亡5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確定身份,其余15人正在確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