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自即日起至11月底將開展重點地區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查處包括出租車拒載、議價等各種違法違章和非法運營行為。市民經常遇到“打車難”,特別是在雨雪天和上下班高峰,更是“一車難求”。不過,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供需矛盾,其實每個司機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賬,解讀這本賬,您或許就能明白為何遭到拒載和打車難。或許,只有尋求更好的解決之道,才能讓這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拒載個案
司機反方向駕車逼乘客下車
7月10日晚6點,北京疾風驟雨,楊先生站在酒仙橋路邊,準備打車去珠江帝景小區,半個小時過去了,一輛輛空駛的出租車從身旁飛馳而去,卻無一停留。直到6點40分,一輛空車在他身旁停下來,楊先生如同見了救星般地鉆進車。不過當他報出目的地后,對方一句“我身體不舒服,去不了”,讓他心涼了一半。
任憑楊先生磨破嘴皮子,車仍紋絲不動。“你不走就是拒載,我可以投訴你!”見對方強硬,楊先生也拉下臉。的哥嘴里開始罵罵咧咧,雙方沖突驟然升級。楊先生回憶,就在這時,司機突然發動車輛,一打輪向著目的地反方向駛去,楊先生要求停車,對方毫不理會。就在出租車轉彎減速時,楊先生打開車門試圖下車。“誰知司機卻不顧車門大開,加速往前狂奔了300米。”楊先生大聲向街上人呼救,司機才停下車,可對方看起來很憤怒,“看樣子要動手,手已伸到我衣領子地方了。”楊先生立刻舉起手機,警告對方“你要敢動手,我就拍下來”,隨即報警。
民警趕到后,司機一再表示“身體不舒服,拉不了活”。最終在民警協助下,楊先生換乘另一輛車離開現場。事后楊先生向交通委投訴了這起拒載事件,“希望北京出租車遠離拒載等不文明現象,讓我們一同努力維護自己的權益。”
“打車難”到底影響了多少人的生活?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對3310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7.4%的受訪者曾遭遇“打車難”,其中54.2%的人“經常”遇到。40.6%的人坦言,“打車難”已經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質量,66.6%的人認為遭遇“打車難”會對城市產生不良印象。受訪者中,46.9%的人來自大城市,32.8%的人居住在中型城市,18.6%的人為小城市居民。
誠然,調查結果不具有權威性,但卻反映了部分現實。近日,北京晨報記者分多路在幾個高峰時段親身體驗了一把打車難。
■記者體驗
早晚高峰:半小時打到車算幸運
7月9日,周一,早高峰,盧溝橋曉月苑北側丁字路口,十幾輛出租車停在路邊等活兒。記者上前和司機師傅攀談,表示要去西六環的青龍湖公園。“我不去那邊,您問問別人吧。”,回絕倒是干脆。此后記者連續詢問多位的哥,均被婉言拒絕。“往那邊跑,回來接不到活兒。”一位的哥道出其中緣由。
與此同時,另一路記者在朝陽區北苑路嘗試打車。過往出租車數量倒是不少,無奈均已載客,等待了半小時,未見一輛空駛而來的車輛。與記者一同打車的馬女士表示,在沒有急事的情況下,她多數情況會選擇乘公交和地鐵出行。“碰上急事才打車,可趕上早晚高峰,能在半小時之內打到車已很幸運了。”對于如何應對早高峰打車難,有人建議,想要打到車,必須提早出門。但不少人則認為,這樣就失去了打車的意義。
當晚6點半晚高峰,第三路記者在海淀區西三旗建材城西路體驗“打車”,經過該地的正規出租車少得可憐,不時有黑車經過招攬生意。足足等待了50分鐘后,記者才找到一輛正規出租車。
火車站:排隊倆小時沒出南站
以北京南站為代表的各個火車站,是北京令人頭痛的打車“難點”。
7月8日,晚11時半,北京南站東地下停車場出租車調度站內,等待打車的乘客排起長龍,隊伍延伸300多米,而出租車到站數量卻稀稀拉拉,排隊候車的一位乘客抱怨道:“等半小時了,感覺隊伍都沒怎么挪動!”
此時,幾名拉黑活的男子在人群中走來走去,不停吆喝著:“打車去東三環,有走的嗎?”記者上前跟其中一人搭話,說要去長虹橋,男子脫口而出“一百五!”記者說要考慮一下,男子立即勸道:“別等了,外面下大雨,再等就沒車了,這么多人至少要等倆小時。”
一旁幾位乘客正商量拼車走,也有乘客準備出站到馬路上碰碰運氣,而更多人則選擇繼續排隊等待。一位隊尾乘客感慨說:“乘高鐵到北京也才一個多小時,結果下車倆小時還沒出火車站。”
隨后記者來到北京南站公交站,數十人擠在公交站臺上,此時只有一趟開往北京站的203路夜班車還在運營。“先隨便坐幾站離開火車站,再想辦法打車走吧。”一位乘客在等待了許久后無奈地表示。
機場:怕被罰嫌麻煩司機不愿來
7月6日,晚8點,T3航站樓,出租車等候區密密麻麻擠滿了人,乘客站成四列縱隊,排出50米遠。機場工作人員反復提醒乘客:“還要30分鐘才能打上車,大家可選擇其他交通方式。”經常出差的李先生說:“在機場,一怕航班晚點,二怕打車,打車排隊半小時是常事兒。”李先生的說法得到多位乘客認同:“都習慣了,著急也沒用,等著吧。”
一位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夜間進港航班集中,打車需求量大,而出租車進場數量不太穩定,“有時候乘客要等二三十分鐘才能打上車,趕上天氣不好,等候時間可能會更長。”
晚10點,記者從機場打車到東五環平房橋附近,上車剛一說出目的地,的哥王師傅便嘟囔了一聲:“真背!”追問原因,他只是無奈地搖了搖頭,隨后抱怨道:“我在這兒等了倆小時,拉你這個活兒也就六七十塊錢,要是在城里,這倆小時我隨便跑跑也能拉個一百多塊啊!”不過他也承認,在機場趴活兒得靠運氣,“有時候也能趕上好活,一趟就200多元。”
王師傅透露,現在很多司機不喜歡到機場趴活,“一是等候時間太長,二是機場對出租車衛生要求高,衛生檢查不合格還要被罰款,去之前得洗車擦車,忒麻煩。”
電話約車:等了一個小時才約上
解決“打車難”,民調中,40.8%的人建議規范和倡導電話約租車。這項被很多人推崇的約車方式又是否靠譜?
7月6日,下午4點半,記者撥通96106出租車約車電話,表示打算從東五環去首都機場,工作人員稱:“10分鐘內會有司機與您聯系,如果超過10分鐘沒人回復,那就是沒車。”15分鐘過去,記者并未接到任何出租車司機電話,之后再次撥打96106,工作人員透露:“平時約車成功率在80%,而晚高峰約車成功率不到50%。如果趕上雨雪天,成功率會更低。”下午5點,仍沒有司機回應記者。記者再次嘗試,30分鐘后,終于有一位的哥打來電話,而此時,距離首次約車已過去整整一個小時。
另外,37.5%的人認為,應倡導鼓勵“分攤費用拼車”。其實,前段時間北京市管理部門曾推出鼓勵市民合乘出租車的措施,合乘者可各付共同路段車費的60%,打印多份發票,但此舉至今未受到市場的響應。“跟陌生人合乘還好說,關鍵是合乘可能會導致一人繞遠或耽誤時間。”一位網友的說法代表了許多人的心聲。
■的哥算賬
堵車能多掙錢 其實是個誤解
采訪中,只要一提到高峰期打車難話題,的哥們也是一肚子苦水。
“許多乘客都認為我們愿意堵車,甚至專選堵車地方走,認為這樣能多掙錢,可實際真不是如此。”司機尤師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不堵車時,每公里油耗0.75元,而堵車情況下,每公里油耗則達1.1元。“如果開空調,每公里就得1.5元。”
尤師傅坦言,擁堵嚴重時,師傅們的確不愛接活兒。“堵車10分鐘,掙4元錢,其中3元還得給加油站送去。”堵車嚴重時,有些乘客會選擇半路下車,“我們就只能眼巴巴地繼續堵著。”對于乘客的這種做法,尤師傅顯得有些無奈,“很多司機喜歡出夜車,和白天相比,晚上出車既省油又輕松。不曬、不堵、不缺活兒。”
與其路上堵著 不如路邊歇著
很多人注意到,一到早晚高峰,很多司機寧愿停在路邊,也不愿跑活,乘客對此頗為不滿。其實,這也不能一味指責的哥,自負盈虧的他們,自己心中也有本賬。
新月出租公司的李師傅是雙班司機,和搭檔各開24小時,他以自己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雙班司機實際每月工作15天,每月交給公司3200元份子錢,每天大約是213元:“一睜眼,車還沒動,先欠公司兩百多塊。”
“按一天跑18小時來計算,能拉700元的活,油錢大約200元,再除去份子錢,一天跑下來差不多凈掙280元,一個月就是4300元左右。”李師傅把這筆賬背得滾瓜爛熟,“這還沒算交通違法、車輛修理和保養等可能產生的費用。”
李師傅說,自己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在出租車司機中屬中等水平。為了保證收入,他跟很多司機一樣,一天要拼命跑活兒,“平時不堵車的情況下,一小時大約能拉40元,刨去10元錢的油,能掙30元。早晚高峰一堵車,一個小時最多拉30元,頻繁剎車、起步,油錢至少也得15元,只能掙15元。”李師傅的賬越算越精,“這筆賬的哥都算得明白,差著一半呢,所以高峰時段的活兒誰都不愿拉,與其路上堵著,還不如路邊歇著,養足了精神晚上多拉一會兒。”
不能讓趕著掛號的人打不到車
“開了20年車,現在出租越來越難干了。”1992年入行,黃師傅已做了20年的哥。就在上個月,他辭去的哥工作,轉投到一家外企公司開班車。
黃師傅說,開出租時,他每天早上4點出車,“我屬于早去早回型,早上出車可以拉拉那些趕著上班、趕著掛號的人,這些都是正經事,不應該讓這些人打不到車。”但和很多的哥一樣,晚高峰還沒來臨,他就早早找個地方歇腳了,幾乎從不出車。“下了班的人還能有什么正事,無非是吃喝玩樂,我拉著他們走到哪兒堵到哪兒,費力不討好,何苦呢。”黃師傅透露,目前晚高峰不出車的的哥占很大比例,究其原因,費油、汽車磨損、不賺錢都是重要原因。
黃師傅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靜安莊打車到長虹橋,全程不到3.5公里,不堵車時,開車10分鐘就能到,車費13元左右。若趕在高峰期,需開半個小時,車費17元左右。時間上多了兩倍,車費才多出個三四塊錢。”此外,若按車輛正常行駛,一公里耗油7毛錢來算,這段路僅耗油2.45元,而在堵車的情況下,即便每5分鐘加收1公里費用,“但相對于現在的高油價而言,加收的費用也不能彌補堵車耗費的油錢,況且堵車時車輛走走停停,對車輛的磨損也很大,司機開車也更加費心費力。”
“其實如果能賺到錢,的哥何嘗不愿在路上多跑跑呢。”黃師傅感嘆。
■的哥建言
高峰時段可以適度漲價嗎?
對于如何緩解打車難的現象,1999年入行的王師傅有著自己的想法。“其實可以嘗試跟電價似的,高峰時段漲價,起步價和每公里的價格都做出適當上漲,過了高峰再恢復原價。既讓需要的人打得起車,也讓的哥們能心甘情愿地出車。”但對于漲價幅度等,他卻表示一定要謹慎,“要是漲得太多,都選擇坐地鐵了,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
■專家看法
鄭也夫:
設出租車待客點好處多
“一個的哥曾對我說,‘我現在不掃活了,常常停在一個地方等乘客。掃活耗油、費力,賠不起’。”中國著名社會學專家鄭也夫說,這些的哥趨利避害的策略值得管理者思考。
鄭也夫建議,在城市中設置無數個出租車待客點,或為旅館門口,或為某空地,或為公交車站前幾十米處,均設置明顯標志。出租車不準空車行駛尋客。一個乘客下車后,的哥必須盡快就近在待客點停車排隊。在這種規章下,乘客也將養成新的打車習慣。
他認為,若實施這一制度,有若干好處。“其一,省油。其二,省路。不載客就不上路是大家的明智選擇。其三,省力。的哥工時長,常疲勞駕駛,不許空車掃活,無形中上崗時間內增加了休息。”
對于是否會增加乘客打車難度,鄭也夫稱:“對于乘客只有好處。”他分析道:“當這一制度被的哥們接受和遵守時,待客點比起流動出租車,給了乘客更濃縮和透明的信息。在街面上等車,你搞不清周邊有無空車,會長時間撞運氣。在待客點,你會更集中地獲取空車信息,如果幾分鐘沒車,可從速做其他選擇。”
鄭也夫認為,出租車行業的管理應該簡單直接,政府管理與的哥面對面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何況現在有了多樣化的電子手段,完全可以保證監督、聯絡、教育、獎懲。
■相關鏈接
福州:拒載可罰款千元
8月5日,福州市交通運輸委制訂城區客運行業車輛不文明營運專項整治方案。出租車司機如有故意繞道、拒載、拼客的違章行為,按1000元處罰。
日本:拒載屬違法行為
無論路程遠近,出租車司機均不得拒絕搭載乘客,根據日本道路運輸法規定,拒載屬違法行為。為了盡量避免與乘客發生不快,在一些可能發生爭議的計費環節,多由司機承擔費用,如抵達目的地后計價器的費用剛好“跳字”,大多數司機都會主動提出按“跳字”前的數字收費。
德國:電話叫車5分鐘內趕到
出租車普遍采用叫車系統,不論身處任何地方,電話叫車5分鐘之內便有出租車趕來。這種點到點的運載服務更加精準,既節約了司機在路上空駛的時間和能源成本,也免去了乘客在路上攔車被拒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