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
整治前
北京站周邊,一直是全市的臟亂重點整治區域。每天,有22萬人次的旅客從此進出,始發列車達146對。巨大的客流量,帶來了乞討、游商、散發小廣告等各種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城管、地區管委會、公安、交通等多部門聯動執法初見成效。巡邏的、定點的執法隊員,輔以監控每個角落的攝像頭,讓北京站周邊地區不再“臟亂差”。
“臟亂差”曾讓北京站丟臉
北京站地區,包括站前廣場、北京站東街、西街以及北京站街(原稱北京站前街),總面積達到1.6平方公里。每日22萬人次的客流量,讓這里成為北京市人員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與同樣繁忙的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火車站不同,北京站作為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還是北京市的窗口。因此,這里環境問題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
曾經,北京站周邊地區的“臟亂差”是北京市百個亂點地區之一,乞討、游商、黑車、小廣告等多種問題困擾著這里。只要走到天橋上,就會看見販賣各類小工藝品的商販。站前廣場里,更時時可見一些孩子散發小廣告。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市容環境,影響了市場經營秩序和交通秩序,也影響了北京站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形象。
天橋上城管隊員來回轉
今年的綜合整治開始后,城管、公安、工商、交通等各部門開始聯合執法。東天橋和西天橋上,曾經是各種游商的聚集地。在地上擺攤的,是銷售小首飾的婦女們。她們坐在天橋上,鋪上一塊布,擺上些廉價的小飾品。天橋上人流量很大,這些攤位既擋住了道路,也破壞了市場秩序。
北京站城管分隊的付曉維,在北京站城管分隊工作多年。他認為,今年的綜合整治最為有效。當記者再次來到北京站前的過街天橋上,看到已經沒有游商了。天橋的兩邊,都有協管員值班。天橋
上,還有城管隊員巡邏。有時候城管隊員向北巡視,小販就在南邊,掏出地圖開始賣。只要城管隊員一回頭,他們就立刻收起來,再換個地方。付曉維一邊巡視,一邊告訴記者,如果完全杜絕游商,不太現實。但只要游商擺上攤,5分鐘之內,執法人員就會到場制止。
108個攝像頭監控每個角落
單靠城管隊員、協管員,很難完全控制游商等違法行為。北京站地區的108個攝像頭,覆蓋了幾乎每個角落。專門的監控人員,每天對著大屏幕巡視。攝像頭可看遠、看近,還可以左右轉向。在攝像頭前,既能看到站前廣場的全貌,也能向前推進,幾乎可以看見每個旅客的面貌特征。
付曉維告訴記者,這些攝像頭幫了他們很多忙。他回憶說,經常是在監控屏幕上發現有游商后,他就帶著城管隊員出發。等到場時,小販剛把攤子擺上,一件東西還沒賣出去。這些攝像頭,并非城管部門專用,而是和公安等多部門共享。如果發現游商、乞討、黑車一類,就由城管隊員執法。如果有治安案件,則是公安等部門出動。
10分鐘指了28回路
雖然是整治“臟亂差”,但付曉維笑著告訴記者,“指路”卻幾乎是他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無論是站在廣場上,還是在天橋上巡視,總有過往的旅客詢問公交線路、旅游景點、其他火車站怎么走。前兩天,付曉維曾經統計過一次。一天上午,付曉維在執勤。10分鐘內,一共有28個人向他問路。
付曉維說,指路最能讓大家理解自己的工作。查抄商販的時候,有的群眾會不理解,甚至指責城管隊員。雖然是正常的執法,但也會被誤解。經常為過往的群眾指路,拉近了和市民的關系,也讓市民們覺得城管很親近。付曉維笑著說,要是有一天指路真的成了主業,那才是和“臟亂差”永遠說再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