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北京警方獲悉,在全國公安機關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北京警方破獲了北京口碑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等6個公關公司勾結部分中介和網站工作人員(包括一些主流網站),從事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的非法經營犯罪網絡,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數十名,涉案金額達1000余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最高法、最高檢關于辦理網絡案件新司法解釋出臺后,目前警方破獲的國內最大的網絡公關公司涉嫌非法經營犯罪案件。
“網絡公關”重要業務通過信息網絡有償刪除信息服務
近期,北京警方在工作中發現,口碑公司存在非法經營的行為。隨著北京警方調查的深入,一個以贏利為目的,通過信息網絡有償刪除信息服務的非法網絡公關公司浮出水面。
成立于2007年的口碑公司是網絡公關行業內較為知名的企業,主要服務內容包括輿情監測、正面品牌維護、網絡品牌推廣等,公司的近50個簽約服務對象多為知名的大型企業、上市企業,每年營業額達7000多萬元。而從公司成立至今,有償網絡刪帖一直是口碑公司重要的業務之一,由公司總裁等親自率領三個部門負責。
“通過大量調查取證,警方發現口碑公司以網絡形象營銷為外衣、以即時通訊工具為媒介、以網絡非法刪帖為手段、以虛假網絡交易為掩護,實際進行非法經營的犯罪行為。”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李東說。
警方查明,口碑公司的非法刪帖業務,自公司成立起至今始終沒有停止過。就是在今年9月“兩高”關于辦理網絡案件司法解釋出臺后,公司還專門開會,為掩人耳目,修改了與客戶簽訂的合同,繼續頂風作案。
10月17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警方在全國10個省市展開抓捕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十名,其中包括以口碑公司為主的相互勾連、利益交織的公關公司人員、中介人員、網站工作人員。
收錢、收錢、收錢 層層獲利的刪帖產業鏈
據口碑公司總裁楊某,法人代表、董事長李某交代,公司監測部每天監測互聯網上信息,發現客戶的負面信息時,通過客戶部報告給客戶,雙方協商是否需要刪除。公司根據所刪帖的網站不同、難度大小等因素確定價格,一般在幾百到兩三千元之間。
“能看到的網站,口碑公司都有聯系。”口碑公司大部分刪帖業務都要經過35歲的公關部總監楊某某。楊某某交代,對于付月費或年費的大客戶,在繳納給口碑公司的“網絡輿情服務費”中就包括了“負面信息刪除”費用。對一些慕名而來的客戶,則是臨時商議價格。
楊某曾幫青島一企業負責人刪除被曝光私建別墅的視頻:“刪一條大約1500元,前后花了兩三萬元。”
口碑公司公關部工作人員李某的工作只有兩項:為客戶在網上發文和刪文。公司給每人一個內有各類網站資源聯絡表的QQ號。“接到刪除負面信息的工作單,先是直接聯系網站,與網站編輯溝通。”李某交代,雙方談好價格后,網站編輯就會進行刪除操作,并提供一個銀行卡號或支付寶賬號,確認刪帖后,由口碑公司的財務人員將錢打給對方。
當遇到不熟悉的網站或找不到編輯時,“只要在QQ上的公關群里‘喊’一聲,馬上就會有中介冒出來接這個活。”李某說。
今年8月,某知名房地產商被舉報發布不實廣告,李某刪帖時“找了十多家網站,花了1.2萬元”。
“米勒”就是李某找到的一名中介。他的真名叫郅某,是口碑公司固定聯系的諸多中介之一。“米勒”稱,他第一次通過朋友刪除網上的帖子后,發現自己的賬戶里收到了300元錢,從而發現一條發財的道路。
“我的價值就體現在認識多少網站編輯人員。如果沒有口碑這樣的公關公司,沒有網站那些人,我們中介也掙不到這份錢。”“米勒”稱,去年底以來,口碑公司每月通過其聯系刪帖業務數十次,每次200至1000元不等。
“感覺就像一個產業。”“米勒”說。
對東方網網絡工程師趙某來說,刪帖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除了按公司規定正常刪帖外,幫“米勒”這樣的朋友刪帖,只是順手掙點“零花錢”。
網頁置頂的不能刪、點擊量大的不能刪、網站自采的不能刪,趙某說,刪除這些帖子會擔很大的風險。在這種“自我保護”下,趙某與“米勒”合作了兩年多的時間,以刪帖每條200元的價格共獲利3萬多元。
在被警方抓獲的前一天,趙某還在為“米勒”刪除5條信息。
據警方調查,僅今年1月至9月,口碑公司公關部用于支付公關中介費用和刪帖的費用就達47萬余元。在這個犯罪網絡中,國內幾十家知名網站(包括一些主流網站)的工作人員成為網絡非法刪帖利益鏈條的關鍵環節。
悔過:機關算盡不如“好好生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規避被公安機關查處的風險,公關公司、中介和網站編輯可謂“機關算盡”。
在知曉收費刪帖是違法行為后,公關公司更多地選擇通過中介與網站聯系。口碑公司隱藏了原合同內“為客戶網上出現的負面信息刪除處理”等內容,并要求刪帖都要通過中介完成以規避風險。
“司法解釋出臺后,一些中介只接熟客的生意,一個中介通過另外幾個中介,層層轉手,最后才到網站,并且他們之間都單線聯系。”辦案民警說。
為了逃避監管,網站工作人員也不再直接接受真金白銀,而是通過支付寶虛假交易等方式,更加隱蔽。
面對這種現狀,辦案民警建議,一方面,網站應暢通與用戶的溝通渠道,用戶發現不實的負面信息可以通過正當途徑與網站溝通;另一方面,網站應加強編審人員自身管理,堵住漏洞,防止再出現類似行為。
從風光無限的行業翹楚到身陷囹圄,口碑公司的高管們追悔莫及。“不要認為沒有去搶、沒有去盜竊和販毒就不是犯罪。”口碑公司總裁楊某說,“不要有僥幸心理,公司再好,業務再多,違法了也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沖擊。”
對于眾多的同行,楊某表示:“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高科技是新興領域,國家越來越重視,很多法律法規不斷出臺,要及時去學習和了解。”
而作為公司刪帖業務的主要經手者,公關部總監楊某某說:“希望都不要再干了,希望這個行業消失。畢竟是害人害己,違法的事不能沾,老老實實做人,對家庭和孩子負責比什么都重要。”
“現在的我很后悔,不應該做違法刪帖的事情,不如做點生意賺點錢,好好生活。”涉案人員陳某說。
“米勒”后悔道:“每次做心里都想著是最后一單。但熟人找過來又抹不開面子。如果‘兩高’的司法解釋早出臺,對自己也是一個警醒,那早就收手不再干了。”
記者從北京警方了解到,目前涉案人員分別因涉嫌非法經營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刑事拘留,其中1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