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勵志”“矯正”外衣、機構資質參差不齊、收費高昂動輒數萬、體罰毆打致人死亡……如此亂象在全國數百家網癮治療機構中屢屢閃現,本應是幫助青少年的戒網行為緣何成了另一種傷害?
一方面是網民數量提升,不當使用網絡的青少年激增,“戒網”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魚龍混雜的各類機構在標準欠缺、缺乏監管的環境下快速填補市場空白,亂象叢生。業內人士指出,必須盡快設立網癮治療標準,對戒治機構嚴格篩查,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體罰毆打:戒網癮需如此“脫胎換骨”?
強制讓學生“前倒”“后倒”,體無完膚;長時間被關在狹小空間出入不得,禁閉心靈;動輒下蹲數百次跑步上百圈挑戰體能極限,魔鬼訓練;稍不 順從就被威脅謾罵拳打腳踢,渾身傷痕……戒網癮學校中的類似場景不斷被媒體披露。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家長將孩子送入其中,期待得到“脫胎換骨”的蛻變。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類似傷害事故屢屢發生。今年五月份,一名女孩在河南鄭州戒網癮學校內被體罰導致顱腦損傷死亡;2009年,廣西“南寧 起航拯救訓練營”教官對一名網癮少年進行毆打體罰,導致其死亡;2007年,一名男孩因受不了重慶大東方行走學校的體罰而跳樓……類似案例不勝枚舉。
一邊是傷害案頻發,一邊是各式各樣的網癮治療機構不斷設立。在網絡上簡單搜索“網癮”一詞,形形色色的推廣鏈接讓人目不暇接。據不完全統 計,全國范圍內有三百余家類似機構,“素質教育”“意志力訓練”成為許多機構網站上最常見的字眼,宣稱教學手段科學合理,能幫助“問題”少年重獲新生。
而這些機構的教學手段也頗為相似:統一整齊的著裝隊列、令行禁止的管理方式、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是主要特征。一位曾在戒網癮學校執教的業內人 士對記者透露,這樣可以讓學員產生巨大的疲勞感,同時令其畏懼,以達到“服管”的目的。而教官則大都來自于退伍軍人,因為他們“非常嚴格”。
正是看似正規的教學機構和手段,卻催生出各種亂象。有專家指出,一些教學人員對“問題”少年存有偏見,認為毆打、體罰、謾罵等不當教學行為才能達到“管教目的”,不僅沒起到“戒癮”功效,反而導致嚴重傷害。
收費高昂、資質存疑 戒網學校變身“貴族學校”
與不斷曝出的網癮治療亂象對應的是,網癮戒治市場的龐大規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3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 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2.56億。網民規模不斷擴大,不當使用網絡的青少年人群也呈遞增趨勢。在“網癮”成為不少家庭噩夢的時 候,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希望寄托于這些機構。
然而,“戒網”的收費令人咋舌。“半年兩萬五,包括封閉教學期間的住宿、飲食、服裝等費用,我們的收費還是比較實惠的。”廣西南寧“東方勵志學校”的工作人員表示。
與之相比,近期河南鄭州導致一名女生死亡的搏強新觀念生活培訓學校收費要高出不少,每月5500元,一般培訓期為半年,共計33000元,且不保證開具發票。
記者隨機咨詢了幾家戒網癮學校,一年數萬元的學費“稀松平常”,有些還需另交數額不等的雜項費用。
除了費用高昂,無資質教學、辦學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鄭州搏強學校里導致學生死亡的3名教官并沒有教師資格證。導致一名網癮少年死亡的“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也并沒有在有關部門登記,屬于非法經營。
此外,還有不少機構掛靠于醫院、學校等專業場所,看似名頭響亮,實則身份模糊。一家戒網學校網站上,“國家‘十二五’異常青少年教育研究基 地”“問題學生轉變國家重點單位”的名號赫然在列,當記者與工作人員核實這些名頭的由來時,對方卻反復強調學校的網癮轉化率達85%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合格的網癮治療人員不僅要具備心理醫師的相關資格認證,還要具備了解青少年心理特點、溝通化解其不當使用網絡行為的能力。然而記者發現,不少機構對于從業人員資質含糊其辭,“能夠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是最常聽到的回答。
“戒網”機構亟須“緊箍咒” 整治市場還需重拳出擊
一方面是越來越多青少年深陷網絡,網癮戒治需求應運而生。另一方面,相關醫學法規與標準缺失,其中的空白只能由各種治療機構、“勵志”學校補位,亂象叢生也就不足為奇。
亂象背后,是許多家長“病急亂投醫”的無奈。在我國,網癮鑒定、治療流程、收費金額沒有統一標準,一定程度上成為治療單位一哄而上、搶奪市 場的誘因。專家認為,類似事件的處理不能止步于查處涉事人員,關停違規學校,混亂的“戒網”市場亟須進行有效規范整肅,以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業內人士指 出,與高額的收費相比,這些機構辦學成本低廉,租個場地找幾個老師就能“拉起一支隊伍”。監管部門應當提高辦學門檻,出臺對開展網癮戒除工作的原則性指導 意見,嚴格審核專業學校、專職教師資質。
“無法當做疾病進行醫治,只能求助于‘戒網癮’學校,一段時間后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強,一點辦法沒有。”吉林省長春市一位家長說。而在不少家長看來,針對這些“問題”孩子的體罰與打罵“合情合理”,而這也成為用暴力為孩子“糾偏”的重要原因。
“既要糾正家長的錯誤認識,還要對類似機構進行有效規范,同時還應當在醫學方面制定所謂‘網癮’的鑒定治療標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 員儲朝暉說。而眼下最緊要的就是,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網癮治療機構進行大范圍普查,及時關停違規辦學、違法辦學單位,為“治本”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