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孟母三遷”傳統的中國人素來注重對于孩子教育環境的打造,據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方 案要求,到2015年19個城市將實行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政策,本來就炙手可熱的學區房價格再次掀起小高潮,漲聲 一片。不惜重金購學區房,家長們的種種期盼是否能夠如愿以償?
二手房價格松動難撼學區房高亢房價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新文化街實驗二小附近的一家房地產經紀公司高級經紀人李文勇告訴記者,目前該小學附近的學區房10多平方米的平房每平方米 價格要達到二十五六萬元,樓房也達到每平方米10萬元左右,而且數量有限,一般只要掛出來很快就有家長來詢問。記者看到,該經紀公司掛出的一套32平方米 的奮斗小學的學區房,售價高達385萬元。
安居客數據顯示,上海學區房均價逼近40000元/平方米,過去一年的漲幅約為20%,高于上海全城房價16%的平均漲幅,而北京學區房去年一年的漲幅更是高達35%,均價已超過45000元/平方米。
“名校”對口學區房的漲勢尤其驚人。例如,上海福山外國語小學的福山、花園、瑞華三個校區,對口小區的均價均已超過50000元/平方米, 相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35%、24%、35%,雖然該校證大校區學區房單價略低,不到40000元/平方米,但同比漲幅也達到32%。
規避政策“假離婚” 學區房演繹“眾生相”
從孩子一出生,每個家庭幾乎都面臨著為孩子擇校的問題。圍繞著學區房,上演著無奈的一幕幕。
“假離婚”在購買學區房中始終無法回避。深圳一家大型房地產經紀企業的住房中介蔡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經手的業務就曾有一對夫妻通過“假離 婚”來購買學區房的例子,丈夫為了實現自己名下無物業從而順利拿到銀行貸款,就和妻子辦了離婚手續,之所以如此迫切,還是因為孩子即將升初中,自己原住所 附近沒有好的初中,夫妻倆便假借離婚,重新購買了一套80平方米的學區房。
“以大換小”在購買學區房過程中很常見。學區房多位于核心地段,價格很高,很多家庭為了購買學區房,往往把原來的大房子賣掉,無奈入住更小 的條件更差的學區房。在廣州一家游戲開發公司工作的陳先生的女兒剛出生不久,就在廣州華景新城物色買了學區房,房子只有30平方米,為了省下資金,他賣掉 了原有的房子,另外租了一套房子用于自住。深圳閆先生在深圳百花公寓買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學區房,需要資金300多萬元,于是將原來在郊區的大點的房子 賣了100多萬元。
名校附近的房子就是名校學區房嗎?
近年來“學區房”已成為了一種現象,新房、二手房紛紛玩起了“學區房”“泛學區房”的概念。然而,靠近學校的樓盤就是學區房嗎?所謂學區房業主的子女就能上名校嗎?
在北京市一事業單位工作的陳女士剛剛為自己一歲的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買了一套學區房。雖然壓力很大,但一想到將來孩子上學,她覺得這個付出 還是值得的。在全國各地,像陳女士這樣為了孩子上學不惜花費重金的家長不在少數,而這些人恰恰成為一些無良開發商、中介機構和不法分子覬覦的對象。
開發商順應需求,抓住名校資源倒也無可厚非。然而,部分開發商卻抓住了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宣傳時大打學區名頭,卻使得家長被宣傳誤 導,買了所謂學區房,孩子上學卻遙遙無期。而有的學區房名額有限制,購買名不符實學區房的家長并不知道,買了之后導致無法入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廣西南寧市民張先生在南寧市鳳嶺北買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當時看中的就是開發商打出的廣告稱臨近某重點中學上學方便,結果購買后才發現,雖然只有一條馬路之隔,但真正的重點校學區房是馬路對面的另一個小區,而自己所購買的房子并不在重點校學區內。
業內人士建議,購買學區房一定要慎重。購買前一定要關注相關重點學校、學區的政策變動,注意學區的劃分,最好不要買兩個學區交界線附近的房 產。因為教育局定期會對學區劃分作一些調整,避免從名校學區調整到另外一個普通學區。此外,一定要在購房之前到該區域學校就此事詳細咨詢,包括入學的年 限、同一套房的入學名額標準等,確定自己的購房行為和學校入學要求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