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氣象局應急辦的消息,該局已于今日8時30分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霾)三級應急響應。6 時,中央氣象臺發布霾黃色預警,預計今日8時至明日8時,北京中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西中南部、山東西部、東北地區中部等地有中度 霾,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的局部地區有重度霾。
包括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等在內的中國氣象局主要業務單位立即進入三級應急響應狀 態:在崗值班,關注重點天氣,及時會商,為公眾提供預報預警。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及可能受影響的。ㄊ校庀缶指鶕䦟嶋H研判進入相應的應急響應級別。 中央氣象臺預計,自23日起,上述地區霾天氣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散。
國家氣候中心從氣象角度分析稱,近期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氣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5個方面。
一是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層積聚。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平均風速為1.9米/秒,較常年2.0米 /秒偏小5%,小風日數(風速≤2米/秒)有33天,較常年同期的30天偏多3天;其中,北京平均風速1.8米/秒,較常年同期的2.2米/秒偏小 18.2%,小風日數達35天,較常年同期的28天偏多7天。該中心稱,與近5年同期相比,同樣是風速偏小、小風日數偏多,這樣的環境風條件極易造成污染 物在近地面層積聚。
相對濕度大,也是一個致霾的重要氣象因素。
國家氣候中心稱,相對濕度大,易造成污染物吸濕增長,加速污染物的化學轉化。
根據該中心的數據,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平均相對濕度73.8%,較常年同期的61.0%偏高21%;其中,北京平均相對濕度70.9%,較常年同期的52.2%偏高36%。而11月30日,京津冀地區相對濕度達到80%~90%,致使空氣污染程度迅速加重。
第三是靜穩天氣多,大氣環境容量總體偏差。
國家氣候中心稱,大氣環境容量小、混合層高度低,大氣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大幅度降低,致使大氣污染物不斷累積,空氣質量出現連續3天嚴重污染和1天重度污染。
該中心的數據顯示,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平均大氣環境容量較近10年同期偏低18%,其中北京偏低24%。11月27日至 30日,北京市大氣環境容量較近10年同期偏小86%,平均混合層高度僅為124米。12月6日至10日,大氣環境容量較近10年同期,則偏低89%。
第四是主導風向的傳輸作用加重污染程度。
國家氣候中心稱,在11月27日至12月1日和12月6日至10日京津冀地區重污染期間,不僅地面風速小甚至靜風,不利于本地污染物擴散;同時,低層大氣盛行東南風氣流,偏南風使得外源污染物向京津冀一帶輸送,加重了污染程度。
此外,該中心在分析致霾的氣象因素時,也提到了備受關注的厄爾尼諾現象。
該中心稱,盡管厄爾尼諾的持續發展,對京津冀霧霾天氣多發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可以通過影響副熱帶高壓系統和東亞冬季風強度等對中高緯大氣環流系統產生影響,使得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偏弱,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隨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