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哈爾濱投資的一個千萬元項目,因其生產過程中會對城市水體造成嚴重污染,日前,哈市環保部門在環評報告中對這個項目予以否決。據了解,去年一年,在哈爾濱因項目環評亮紅燈而未能立項的大項目就有26個。
去年,某冷凍廠計劃在哈爾濱市投資數千萬元,建設每天屠宰能力為6萬只雞的加工項目,結果就失敗在環評上。原來,按照相關政策和環保要求,在生產加工中產生的加工廢物需要集中處理,廢物儲存需要進行防滲處理,而后自行運輸到指定地點進行環保處理。這樣的環保處理過程,企業無力長期支撐,最后,該項目未能通過環評審批。
還有一個大投資項目,計劃在阿城建設垃圾焚燒廠。在環評中,環保工作人員了解到,該項目的擬選廠址位于城市的側上風向,相關污染物處理不當將影響空氣質量。另外,該垃圾焚燒項目的煙塵治理技術也有問題,大量煙塵排放數據和達標指標都是書本數據,根本沒有設備運行的實際資料。結果,該項目也被“請”出了哈市。
哈爾濱市環保局表示,哈市環保部門今年將把經濟效益低、資源浪費大、環境污染重的項目的“準入關”列為工作重點。在審批重大項目和環境敏感項目時,要通過聽證會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意見;非保密的建設項目,要將項目基本情況、主要環境影響以及審批意見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與此同時,還將公開查處和曝光一批未經環保部門批準違法開工建設的較大型項目,實行環境管理責任追究制度。